肺结核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1

张卫东医生 发布于2024-03-11 14:46 阅读量535

本文由张卫东原创

近些年肺结核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也需要大家关注,特别是对于自己或亲友患有结核的患者。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肺结核早在19世纪初期既已开始,当时占据主要地位,随着利福平、异烟肼等有效抗结核药物的出现,结核的药物治疗达到了新的高度,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而外科手术治疗结核逐渐减少,变为次要地位,但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手术方能控制病情,恢复健康。而哪些肺结核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呢?

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况:

1空洞型肺结核

经抗结核药物规则治疗(多在1年以上)后,空洞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痰菌持续阳性者(特别是耐药结核菌)、伴有反复咯血症状、继发真菌感染(如形成曲菌球等)、不能排除癌性空洞者、非典型抗酸菌空洞(化疗效果不佳或高度耐药者)。

2、肺部结核性球形病灶(结核瘤):

结核瘤经规则抗结核治疗(多在1年以上)后,痰菌仍阳性者、伴有咯血者;病灶不能除外肺癌者、持续抗结核治疗后结核瘤无明显变化直径仍大于3厘米者(可依据病情行切除治疗)。

3结核性毁损肺:

经规则抗结核治疗后,一叶肺或一侧肺组织毁损,可伴有广泛的干酪样病变、空洞、支气管狭窄扩张等导致肺功能丧失的情况。或部分病例仍排结核菌,至反复咯血、反复继发感染者。

4结核性脓胸:

结核性脓胸患者经胸腔引流和抗结核治疗后,多数可逐渐吸收,很少残留,但是部分患者会形成包裹性脓胸、胸膜纤维板增厚影响患者肺功能,造成患者胸廓塌陷,且胸腔内存在脓胸也是再次感染的来源所在,这类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保护下也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5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治愈后可形成疤痕性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远端肺不张,可伴有远端肺组织反复感染、咳血等症状,此类患者也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6纵隔淋巴结结核:

经规则抗结核治疗后纵隔淋巴结结核病灶扩大,压迫气管、支气管引起呼吸障碍者;病灶穿破气管、支气管引起肺不张、干酪性肺炎,经内科治疗无效者;不能排除纵隔肿瘤者。

7肺结核合并反复咯血或大咯血:

肺结核患者(包括肺结核患者)24小时咯血量大于600ml或一次咯血大于200ml,如果出血部位明确、心肺功能及全身情况可耐受手术治疗,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咳血,量不大者经抗结核治疗咳血症状无明显好转,应积极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控制咳血,避免大咯血引起窒息死亡,必要时也应外科手术治疗。

以下是我院收治的常见典型病例:

1、肺结核型空洞:男性,20岁,发现左肺下叶空洞病史近两年,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空洞反复不愈,且逐渐增大,空洞内持续排菌,为耐多药结核菌。入我科后给予左肺下叶切除术手术治疗。

1.png

2、结核性脓胸:男性,21岁,左侧胸腔内见弧形积液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近1年,效果不好(包裹性脓胸未见缩小),左侧胸腔已形成增厚纤维板,并压缩左肺肺组织,已影响患者呼吸功能,且已造成胸壁畸形。入我科后给予行左侧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治疗。

2.png

3、毁损肺:男性,22岁,患有双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年半余,左肺上叶形成毁损肺,查胸部CT双肺病灶已逐渐吸收,近半年未见明显变化,左肺上叶形成多发大泡,并已毁损,无肺功能。入我科后给予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手术治疗。

3.png

4、纵膈淋巴结结核:患者男性,21岁,1年前诊断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后纵膈内淋巴结逐渐增大,并出现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症状,呈逐渐加重趋势。胸部CT提示:纵隔内有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影,压迫气管及周围血管。支气管镜提示:气管下段右前壁粘膜外压性隆起,致管腔严重狭窄,隆起处表面粘膜见厚白苔,考虑支气管内膜破溃可能。入我院后给予纵膈内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手术治疗。

4.png

以上情况是肺结核的常见手术适应症,但不是所有,具体情况需要你的医生依据病情判断!

参考: 结核病治疗学 李亮 主编

外科学(八年制) 2 陈孝平。

就诊咨询:请于下午3点到5点电话咨询,不着急请在好大夫留言

如需面诊请提前预约,并至7号楼5楼胸外科二病区找我即可!

本文系张卫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