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能手术的患者,最后为什么没做成?1

张卫东医生 发布于2024-03-11 14:46 阅读量276

本文由张卫东原创

患者老王得了肺癌,入院前已经通过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了,肺鳞癌!家属经过多方打听,充满期待来到我院治疗。入院后我即立即给他完善术前检查:胸部增强CT、头颅MRI、心电图、肺功能、心脏彩超等,查完后我们发现患者同侧肺门处及纵膈内有肿大淋巴结、且可疑转移,经评估考虑患者肿瘤偏晚。我的建议是患者虽然肿瘤偏晚,但尚有机会完整切除,不过也面对白挨一刀并不能切除肿瘤的可能。将这一情况同患者家属深入沟通后,家属最后决定放手一搏,开!

一切准备就绪,心怀忐忑,担心患者情况不好,不能完整切除他的肿瘤,让他白挨一刀,让他们家多花钱,不过,想想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貌似没有,不做相当于放弃了切除肿瘤的机会,放弃了以后有个好预后的可能,甚至间接剥夺了患者长期存活的权利。我们只有全力以赴!

不过很不幸,幸运之神并未降临!患者开胸后发现肿瘤在胸腔内有播散,整个胸腔内胸壁上及肺表面布满密密麻麻的如米粒样的小肿瘤(类似如图所示),肺门处也比胸部CT表现的肿块影更大,此时已无必要去切除肿瘤了,切除肿瘤的意义已经不大!随后我们告知等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术中的实际情况后,而直接关闭切口放弃了手术!

image.png

我们很遗憾,医疗有局限,天命不可违!

这个患者术后经行了姑息性的化疗,到现在生存了1年半余,不过最近随访中发现患者已经出现恶病质,恐怕命不久矣!

大大的遗憾!


image.png

“为什么”时刻:

1、术前检查要查什么,为什么要查?

通常肺部手术一定会查胸部增强CT,其目的主要看肿瘤(病灶)长在哪里,胸腔内是否有转移灶(是否有积液?同侧及对侧是否有病变?纵膈内是否有病灶?肺门即肺叶根部是否有病灶?),肿瘤大小范围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与肺门气管、血管等关键部位的距离,手术从哪里入手、如何做,手术中可能面对的困难、术前需要什么特殊准备,等等,这是一个外科医师看到即将手术的患者胸部CT所要思考的问题!而没有胸部CT这些又从何谈起呢?

2、既然术前查过了,确定了,为什么还存在“没做成”的情况?

胸部CT是一个大型机器通过各种射线扫描人体后,根据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血管、肺、气管、肌肉等)对射线的反射差异来形成图像(即CT图片),医生通过CT图片来发现患者的胸腔问题,进一步做判断。但是对于一些微小病灶,比如米粒样的病灶,无法清晰反应出来。另外一些组织反应出来的图片和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比如胸部CT 内明明没有肿大淋巴结影,但是开胸后经常发现存在增大的淋巴结,而且很大,甚至是转移性淋巴结。这些都是检查的局限性,所谓眼见未必如为实,更何况仅是通过机器“眼见”呢!所以“没做成”的关键原因多在于机器反应出的误差,导致医生误判所致,不过随着诊疗机器的先进,医疗技术的提高,加上一个认真的经验丰富的医生,相信这些误差误判会越来越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