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产后女性,都遇到过这些情况:
清洗下面时,摸到了一块肉!
排尿过程中,突然掉出来一团东西!
经常腰酸背痛,腹部总是坠胀!
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盆腔脏器脱垂。
盆腔脏器脱垂有哪些危害?
1.尿失禁、非尿路感染的尿频、尿急、夜尿、尿不尽;
2.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膀胱膨出、直肠膨出;
3.性冷淡、阴道干涩、性高潮障碍等性功能障碍;
4.后背痛、坐骨神经痛等疼痛;
5.泌尿或生殖系统反复感染;
6.粪失禁、便秘
盆腔脏器脱垂还有哪些类型?
1、阴道膨出
阴道可能会下降,阴道壁向下伸展。
2、子宫脱垂
子宫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可达到尾骨的水平,当子宫下降至脱出于外阴时,便形成了子宫疝。
3、膀胱膨出
子宫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影响膀胱,使膀胱向阴道前壁膨出。
4、直肠膨出
直肠同样也会滑入阴道,使阴道后壁隆起,这被称为直肠膨出。
5、阴道疝
腹膜(直肠子宫陷凹区域)滑入阴道,同样使阴道后壁隆起,这被称为阴道疝。
盆腔器官脱垂有哪些症状和表现?
1.出现排尿和排便困难
盆腔器官脱垂比较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女性的排尿和排便功能。
具体表现为排尿困难,便秘,甚至排便排尿疼痛,还可能出现大便失禁和尿失禁。
2.阴道分泌物增多
由于盆腔器官出现脱垂,子宫脱垂到阴道外面,难免会与内裤发生摩擦,长期以往容易导致宫颈口破损甚至溃败症状,从而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并带有脓液、出血的现象,还容易导致宫颈感染等。
3.容易出现腰背酸痛
女性一旦出现盆腔器官脱垂,腹部会有下坠的感觉,另外,腰背多有酸软症状,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或久站之后,疼痛加重。
经过合理休息,这种腰背酸痛感会有所好转,但是劳累过度后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酸痛。
如何预防盆腔脏器脱垂?
首先蕞重要的是减少对盆底支持系统可能的损伤。如避免腹腔压力增高,尽量避免重体力劳动、长期咳嗽、便秘、超重等。其次,要及时修复盆底支持系统的损伤,建议大家这样做:
1.减轻体重
超重会增加盆底肌肉和盆腔器官的压力,适当减轻体重,可以降低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并缓解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
2.均衡营养饮食
多食用新鲜蔬果,多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和改善便秘,间接降低盆腔脏器脱垂的风险。
3.减少咖啡因摄入
有证据表明,减少咖啡因摄入有助于减少尿失禁和膀胱过度活动。建议每天摄入不超过标准咖啡杯1杯。
4.产后及时修复产后恶露排干净以后,就可以开始加强盆底肌功能训练,比如做凯格尔运动等,这对盆底肌的恢复很有效。
如何改善盆腔器官脱垂?
1、盆底肌训练
对于轻症、症状不明显的脱垂,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进行盆底肌训练,通过运动或低频电刺激,可以唤醒盆底肌本体感知,促进被动收缩,增强盆底肌力。
2.坐着、站立和行走的时候伸直你的脖子,腰要挺直,来保持盆底肌肉和腹部肌肉的有效作用;
3.在做提东西、打喷嚏、推和拉等日常动作之前,先收缩盆底肌,从下面提起盆底肌后再做这些动作;
4.在盆底和腹部肌肉没有恢复到很强壮的时候,避免盆底肌持续的受到高腹压的影响,如长时间抱宝宝;
5.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或富含纤维的乳剂,如纤维胶或纤维粉,同时多喝水,保持大便柔软不干燥;
6.尽早治疗肺部感染或者过敏性鼻炎;
7.避免运动过度,强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的锻炼,会使盆底肌负荷过大;
8.产后4-6个月的时候,可开始一些轻幅度的锻炼活动,增强腹壁和躯干的力量,如散步、游泳;
9.学习节奏慢的肚皮舞或拉丁舞,加强盆底和腹壁的肌肉。
盆底肌训练可以加强薄弱的盆底肌肉的力量,增强盆底肌支持力,改善并预防轻、中度脱垂及其相关症状的进一步发展。
所以为了避免盆腔器官脱垂的困扰,尽量做好预防工作,才是蕞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