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宝宝是件幸福开心的事情,可是产后妈妈要面临身材走样、大屁股、水桶腰、大象腿等问题,确实让人很苦恼。
很多妈妈生完宝宝以后就变成了苹果形或者梨形身材,胯越来越大,屁股越来越塌,甚至还有腰腹疼痛、阴道松弛的状况,这些都跟盆骨松弛、变形有很重要的关系!
01产后的盆骨
盆骨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的盆状物。骨盆骨的连结,在前方有一关节,称为耻骨连结。
产后盆骨与产前的蕞大不同就在于,耻骨联合被撑开导致骨盆变形,盆底肌肉受压而松弛,因此分娩后产妇很容易出现屁股增da、胯部形体增宽等一系列形体变化。
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骨盆无一例外都会变大,因为骨盆松弛变形并不是分娩那一刻产生的,在孕晚期耻骨联合就已经打开了。
在孕期,身体会分泌一种耻骨松弛激素,它用于骨盆耻骨联合,让骨质慢慢疏松,在孕晚期的时候,胎儿已经降入骨盆内,这时耻骨联合已经打开了,所以生完孩子以后,如果不做骨盆修护,骨盆很难恢复以前紧密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骨盆松弛变形带来的蕞大问题就是身材走样,但其实骨盆松弛变形引发的各种症状更值得注意,比如遗漏尿、腰痛、肩硬、阴道松弛等等,因此对于产后妈妈而言,骨盆的护理和矫正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02测一测你的盆骨
有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九十女性的盆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各位宝妈可以自测一下,看看你有没有以下这些情况:
1、自然站立时,身体竟然不自主地向前倾倒;
2、坐下时总是不自觉地想把腿盘起来;
3、站立时总想倚靠支撑物,不然就会觉得累;
4、站立或走路时,双脚不是过于内八就过于外八;
5、容易腰疼,连续坐1小时就腰腿酸痛;
6、腰部以下有不对称的情形,比如两边臀部不一样大,大腿一粗一细,或者胯一高一低;
7、臀部扁扁的,上臀部甚至有凹陷的弧度,但下臀部的肉却松松垮垮;
8、仰面向上躺在床上,放松下肢,左右脚踝倾斜的角度有明显的不一致;
9、睡觉时,总是朝向某一侧卧时才容易入睡;
10、穿裙子时,裙腰会因为走路动作而歪向一边(当然前提是裙子没问题)。
如果中招三种及以上情况,就说明你的骨盆已出现问题,必 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产后修复不光是骨盆修复,还包括腹直肌修复和盆底肌修复。
03关于腹直肌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怀孕期间,随着胎儿成长,女性的肚皮也慢慢被撑大。到孕晚期时,增da的子宫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腹直肌之间的空隙会越来越宽,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有哪些危害?
一般情况下,腹直肌分离直接表现就是皱皱的、难看的肚腩。严重的,可能因腹直肌变位支撑力降低,身体须借助脊柱两旁肌肉来支撑日常活动,导致脊椎承受比以往更多的压力,容易腰酸背痛。
此外,腹直肌支撑力不足,也会导致脏器长期压迫膀胱,造成“漏尿”;缺少了所需肌肉的支持,子宫、肠子和其他器官前面也只有一层薄薄的结缔组织保护,病情重者可导致腹壁疝的形成。
如何进行腹直肌修复?
产后一年之内,是腹直肌修复的黄金时期,经过正确的腹部锻炼是有可能恢复正常的,但切勿做仰卧起坐、卷腹等使腹直肌弯曲的动作。腹直肌分离已经超过一年的,虽然错过了恢复黄金期,但是及时的治疗还是有效的。
04关于盆底肌
盆底肌是什么?
盆底肌就是盆底的肌肉,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尿道的脏器的一个“吊网”,并且使这些器官在相应的位置上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
损伤盆底肌将会出现哪些问题?
①难以启齿的尴尬——尿失禁。
②性生活不和谐,影响夫妻感情。
③器官脱垂,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子宫脱垂。
盆底肌如何康复?
轻度、中度盆底功能障碍可以做盆底肌肉训练,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不用手术可以选择盆底康复治疗,可解决这些难言之隐。
程度较为严重的盆底功能障碍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经过医生相关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身体经过十月怀胎的过程后,盆底肌,腹直肌,骨盆等看不见的变化会悄悄影响宝妈的生理机能和身形体态,所以抓住产后修复半年内的黄金期,宝妈及时进行锻炼和修复是很有必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