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左撇子」需要强行纠正吗?

胡雪医生 发布于2024-04-01 17:02 阅读量741

本文由胡雪原创


 一项来自雅典、牛津大学、布里斯托尔大学、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对来自200个不同已发表的左撇子研究的262个数据集进行了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左撇子在世界人群中的占比在9.3%-18.1%之间。

 

而德国汉堡MSH医学院心理学系教授Sebastian Ocklenburg认为,目前最好的统计估值为10.6%


也就说每十个人就有一个是左撇子


因为历史上不乏著名的才华横溢的左撇子故事,例如牛顿、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达·芬奇,这些都是有名的左撇子选手。


所以,许多人一提到左撇子,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聪明,认为左撇子孩子都是一群聪明的孩子


但等到左撇子这一特征落到自家孩子身上时,家长们又会十分担忧,认为左撇子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


家长会想:孩子是个左撇子,长大后会不会被同学们嘲笑?会不会因为写字慢而落后于同学?焦虑情绪瞬间袭来。


也有的家长会认为:既然孩子是左撇子,那就不妨顺便锻炼ta的右手,这样双手并用,效率也就更快了。


因此左撇子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被家长进行强制矫正


然而,大多数时候,这条强制矫正的道路,都没有迎来一个理想结局:强行矫正、越矫越乱

01

发现孩子左撇子需要强行矫正吗?


美国哈佛医院所发布的一则数据显示:左撇子强制纠正的成功率只有5%,并且很大程度上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心理伤害


要知道,我们的大脑可以被分为「左半球」「右半球」,左脑主管身体右侧的肢体运动右脑主管身体左侧的肢体运动


因此,左撇子和右撇子,他们的大脑优势半球是不相同的。


儿童心理科医生李晓征认为,强行矫正孩子的用手习惯,使孩子已经建立的大脑优势半球从左侧改为右侧,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语言中枢混乱」问题。


例如口吃、唱歌走调、发音不准、阅读困难,左右脑功能失调等。


在其《左撇子需要矫正吗?》一文中提到一个左撇子矫正案例:


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右手写字的习惯,几个月都陪伴在孩子身旁,进行督促提醒。几个月后发现,女儿甚至开始分不清左手和右手,当父亲督促她用右手进行写字时,女儿指着左手回答道:“这是右手,这是右手。”


另外,强行矫正其实还容易致使孩子出现心理层面问题,例如自卑感压力过重产生心境障碍等问题。


许多研究表明,左撇子易出现心理失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类孩子所处的异常环境诱发的。


父母出于好心的耐心监督和提醒,对孩子而言可能是一种「不断重复地否定」,这会给予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当孩子使用非惯用手进行书写时,集中精力于书写就已经十分耗费心力了,而父母的期待压力更是令书写难度“再上一级”。

每当孩子进入专注的心流状态,就被父母的提醒所打断,这必然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发展。


以至于到最后,不仅没能练就双手并用的天赋秘技,还将原来的左撇子也弄丢。


02

左撇子也有别样的好处



其实左撇子儿童不接受强制矫正,他们也能正常地生活,甚至得益于惯用手的不同,还有可能挖掘出独特的天赋。



1、大脑天赋


研究员潘筱调查了3500名小学儿童,发现左撇子右撇子相比,他们的智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在「智商分布」却十分不同,两者拥有各自的优势。


右撇子儿童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左撇子儿童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出现这种差异,可能因为用手习惯不同而产生的影响。要知道,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除了表现在肢体控制外,还有其他的功能性分工不同。


左半球(右撇子)主管记忆、时间、语言、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分析性,也被被称作「意识脑」


右半球(左撇子)主管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也被称作「艺术脑」


因此,研究员潘筱在测试中发现,惯用左手的儿童,在观察力想象力的测试中,表现较好的占比人数分别为70%79%,而惯用右手的儿童在测试中,表现较好的所占比人数则为55%65%。由此可见,左撇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是明显高于右撇子儿童的。


而在非语言功能方面左撇子儿童也占有优势,他们的拼图、积木、填图IQ分数较高右利手的儿童则在语言功能方面占优势,他们的词汇、算术方面IQ分数较高


这也意味着,左撇子的大脑比起右撇子,有着更强大的「几何空间想象力」,「色彩敏感度」以及「音乐节奏感」


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音乐家、画家是左撇子的原因。



2、运动优势


德国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弗洛里安·洛芬博士(Dr Florian Loffing)在其一项研究中分析了棒球、板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壁球等不同运动中的左撇子。


该研究发现,在「时间压力最慢」的运动壁球中,左撇子在顶级球员的占比仅有9%


而在「时间压力较大」,需要更快的反应力的运动中,则会有更多的左撇子运动员出现。


例如棒球中,30%的最佳投手是左撇子。


世界排名前100名的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和女子运动员中,左撇子分别占26%19%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洛芬博士认为:这得益于左撇子运动员的反应力,大脑的右半球负责视觉空间意识,它使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更快。也因此他们的运动节奏会更加出色,比赛过程中做出反应的时间会更少。


洛芬博士还提到,左撇子运动员还有可能存在另一优势——「独特的运动习惯误导对手预判」


因为左撇子选手的稀有性,他们的运动习惯不同于右撇子,这可能会影响到对手在阅读和预测左撇子球员的动作时,产生错误判断。


这一因素往往让左撇子球员的动作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尤其是在局势非常紧张,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的时候,这种优势会愈发明显。

03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接纳自己:“我是一个左撇子”


左撇子的形成很多时候都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但在主流的右撇子文化社会里,「矫正自卑」是许多左撇子孩子需要克服的问题,常常有许多左撇子孩子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格格不入。


例如创建左撇子协会的林攀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他的成长之路,充满着自卑与害怕。


在幼儿园时候,林攀就因为用左手写字被老师打过,这给小时候的他一直留下阴影,他的担忧逐渐演变成「防御模式」,只要写字时,发现老师靠近,便把笔放下。


写字的恐惧一直持续到二年级,直到一位老师对林攀说:”左撇子没什么不好的,可以继续用左手写字。”他才暂时克服了这层心理障碍,但真正做到内心接纳自己是左撇子这件事情,已经是大学后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出现了矫正自卑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进行疏导?



1、给予孩子不矫正的自由


最好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理解左撇子是一种多样性的表现,而不是一种缺陷和错误。毕竟“矫正”这一词,就带有着异化、不正常的标签。


儿童没有形成完善的应对压力机制,很容易因此陷入观念误区:我需要矫正,我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这样的观念会成为自卑心生长的土壤,就像林攀的故事一样,童年的他期待着一份救赎,希望有人告诉他:“左撇子不需要矫正,也能好好写字。”


如果孩子怀疑自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一些成功的左撇子人物作为榜样,例如爱因斯坦、林丹、米开朗琪罗,他们都是左撇子,也同样能取得成就,用榜样的力量鼓励他们。



2、创造左撇子环境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生活里许多的细节的体验也会无意间偏向右撇子,例如剪刀


大多数剪刀的握柄口大小都是青睐于右撇子人群的,这导致左撇子在使用这类剪刀时体验感受极其差劲。


为了防止孩子因为这些因素而陷入挫败感,家长可以专门购置适合左撇子使用的剪刀,通过一些细节的改变,为孩子专门创造一个左撇子友好的世界。



3、鼓励他们面对挑战


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用「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问题,就拿困扰许多左撇子家长和孩子的写字来说,因为汉字体系,从笔顺到结构,都是按照右撇子的习惯设计的。


所以左撇子儿童在书写时,感到吃力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法,例如,写的时候,右撇子都是从左到右,那么自家的左撇子孩子是否应该反过来从右到左?或者你也可以陪伴他一起的练习多加鼓励,直到熟能生巧。


有时孩子会遇到“异样的眼光”,这些目光往往始于不了解,所以作为左撇子儿童的家长,你还可以教导孩子一些回应他人无知和误解的方法,例如面对嘲笑时,该如何正确回应,面对误解时,该怎么有效解释。


合理且正反馈的解决之路,会在过程中慢慢消解孩子“另类感”,让他们走向内心的自我接纳。



参考文献:

Papadatou-Pastou M, Ntolka E, Schmitz J, Martin M, Munafò MR, Ocklenburg S, Paracchini S. Human handedness: A meta-analysis. Psychol Bull. 2020 Jun;146(6):481-524. 

 

Loffing F, Schorer J. Handedness and Relative Age in International Elite Interactive Individual Sports Revisited. Front Sports Act Living. 2021 Mar 31;

 

李晓征. 左撇子需要矫正吗? [J]. 少年心世界,2012, (01):  23-24.

 

潘筱.左利手与右利手儿童智力分布与心理特点的对比性研究[D].山东大学,    2006.  


《在天才和误解之间,他们创立了左撇子协会》——出色WSJ中文版



挂号.gif胡雪.gif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