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晃,疫情三年过去了,全国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抗疫中,深圳这座城市也按下了暂停键,好像命运之手又在操纵着我们的生活,令人的心又悬了起来,再加上看到超市里抢购的人群和空空如也的货架,恐慌感不言而喻。
那么,在外在环境发生动荡之时,我们的心理还安全吗?我们还可以安定下来吗?
很多人说:“我没办法,我没得选择”,透露着无奈,但也一定不是这样,前几天读了一篇心理学前辈的文章,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对我来说,是振聋发聩的:
“你总是有得选的。如果你觉得你没有选择,那最后导致结果的,是你觉得你没有选择这个观念,而并不是真的没有选择。一定有跟你同样境遇的人,活得完全跟你不同。或者说你现在看周围那些跟你活的完全不同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比你的资源好、比你的起点好,可能就是仅仅是因为他们一直抱持和你不同的信念。当下这个后疫情时代,你就不能发展,就没有事做,就不能谈恋爱了吗?可能都可以。只不过你不能像以前那样谈恋爱了,或者你以前打算好的那个事现在可能干不了了。仅此而已。”(来自文章《在动荡的世界里如何安住》)
人的信念,是一个人精神的火苗,也是一个人行为的动力,让我们心里不舒服的是我们想回到过去没有疫情的时候,但现在却不能,而且我们都还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能够像以前一样可以自由地去玩耍,这才是我们烦躁的,但是我们沉思一下,即使我们处于居家隔离中,我们还是保有精神自由的选择,这是我们新的信念,我们可以选择在疫情下的条件里去做我们能做的那部分。
所以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病毒,还有心理上的变化和波动。那么如果居家隔离,除了准备好茶米油盐,我们还可以学习几种心理调适方法,来获得精神自由,除了在注意洗手、戴口罩等方面预防疫情的同时,更要给自己穿上“心灵防护服”,保持内心的坚韧与乐观。
隔离在家,心理的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有节制地关注疫情信息
我们可以时刻关注疫情信息,但也可以只接受准确的、官方的消息来源,并且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获取信息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将其变为恐慌。在深圳,关注深圳市卫健委的公众号就可以,现在已然成为深圳居家办公时的清晨必读,所以我们要相信“身体不自由”只是暂时的,疫情一定可以被控制。
2、觉察自身情绪的变化
在这样的特殊阶段,若是心理出现担心、焦虑的情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事情,当遇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隔离生活时,环境发生变化,我们的身体会处于应激状态,人难免恐惧紧张,无论是谁在这样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感到有压力,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我们需要对自身的情绪变化有足够的觉察,然后做出积极的调整,比如: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现在有些焦虑。
3、与家人重新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与亲人、朋友沟通、倾诉,来缓解情绪的不安全感,但是为什么是“重新联系”,因为当我们处于隔离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是孤立无援的,家人无法立即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见面的安抚,但是疫情隔离的是空间而不是联系,这时需要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向家人或朋友表达我们心理上的需要支持,比较好的方面是我们网络上的便捷,让我们随时可以与老家的父母视频聊天。
4、恢复运动健身
运动是非常好的缓解紧张压力的方式。心情烦躁时,可以跟着视频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如冥想、瑜伽等这种舒缓的运动可以放松心情,对于我自己来说,比较庆幸的是上一年家里买了跑步机,虽然很笨重还占地方,但是疫情期间慢跑成为了运动的主要方式,对于运动抗焦虑抗抑郁的效果在此也不再赘述了。
5、规律生活是心理稳定化的基础
我们在居家期间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将每天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特别是要保证饮食的均衡和睡眠作息的规律,这些对心理健康都非常有益,不要小瞧规律作息,一个人的生物钟,是人恢复精力的力量来源。
6、寻找缓解情绪的自我疏导方法
看个电影然后大哭一场可以帮助我们情绪的宣泄,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不同,找到认为适合自己的、安全的方式,宣泄内心的紧张、愤怒和不安,不要认为哭泣是懦弱的表现,流泪本身就是情绪的宣泄和放松,随着孩子也隔离在家,我相信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挑战,这是危机,也是机会。
7、愉悦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这段长时间的空闲,在家里做一些平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喜欢的事情,或者照常做一些平时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像看书、听音乐、喝茶、追剧等,让每天的时间都过得精神充实。
8、实在不行,寻求专业帮助
疫情期间,尽管我们做了努力,可能出现不安、孤独、无助、压抑、抑郁、悲观、愤怒、紧张等情绪,如果出现负性情绪时间比较久,自己又没办法解决,必要时可拨打医院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毕竟照顾好自己是件很重要的事。
最后,请相信外在环境的变化对我们砥砺我们的韧性是一次机会,穿过丛林,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地,当然,读完这些你可能依旧会说:“不行,我没办法,我还是没得选择”,那样也很好,我们就呆在里面,直到隔离结束,恢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