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将刚出生的小猴子与妈妈分离,之后在实验室为它们制作了两个假的猴妈妈:一个是用铁丝编成的“铁丝妈妈”,另一种是用母猴的模型套上松软的海棉和绒布的“绒布妈妈”。两个妈妈还有一个区别是,“铁丝妈妈”身上有奶瓶,而“绒布妈妈”没奶瓶。
结果,在实验的156天里,小猴子宁愿饿着也不愿去铁丝妈妈那里,只有实在饿极了,才到铁丝妈妈那里喝一口奶,然后赶紧回来继续抱着绒布妈妈。
结果呢,这只猴子长大之后,非常孤僻,性成熟后甚至不交配。
它是一个没有得到爱的生命,所以,它也缺乏跟其他生命建立联结和爱的欲望和能力。
童年的经历,注定了它终生,只能生活在情感的沙漠和孤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孩子,最最需要的,首先是来自父母行为上的爱和互动,这里面包括物质的供应,包括情感、精神和安全感的满足。
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拥抱、抚摸、接纳和爱,更是让孩子形成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保证。
爱、接纳、安全感,就是孩子成长过程里面的阳光、雨露、水。
不能得到充分滋养的孩子,一定会形成某些病态。
这些病态,一定会给孩子成年后的生活制造障碍,就比如实验里面的小猴子长大之后拒绝性交配。
而我们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类似是一次无法重复的社会实验,机会只有一次,失败了也无法重来,我们总不能说重新生个孩子吧。
那么,请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吧。
你的点赞和收藏,是我码字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