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恐惧症又叫社交焦虑障碍。常发病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男女几率均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的过分担心,紧张和害怕。
患者常在公众场合进食或说话、聚会、开会等场合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而使自己感到尴尬等;
在公众场合与人接触怕自己脸红(赤脸恐怖)、怕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别人审视自己而发现自己的不安窘相和内心秘密等。
因此,患者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害怕、紧张,进一步影响其社交表现,形成恶性循环。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而且恐惧症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比如心跳加速、发抖等。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以及约会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本应该来说再正常不过,可是社交恐怖症这一人群在此方面却躲之不及。
当个体处在被他人关注的社交或工作场合,比如公众演讲、面试或者向老板汇报业务时,会感到明显和持久的害怕,同时伴有脸红、出汗、颤栗、恶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行为且伴随痛苦体验。
同时,社交焦虑个体特别害怕外界对自身的负性评价。
人与人社交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人和人之间的连接。
研究发现,焦虑引起的人际交往担忧会损害一个人的共情连接能力,影响一个人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与人建立连接的能力。
这种共情能力的缺失对社交影响很大,因为其实人际交往中最需要的就是共情连接能力,也就是感他人所感,想他人所想,而不是胡思乱想。
无论是面试,结交新朋友,还是和小朋友相处,需要的都是理解对方是怎么想的,然后才能采取合适的行动。
但是当你的大脑被焦虑占据的时候,你很难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正确地估计他人的想法,采用他人的立场。
有关社交焦虑的心理学实验:
美国有学者做了一系列的心理学实验,通过让一部分参与者回忆以往焦虑的事,来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另外一些参与者保持情绪平静。 接着,让两组人同样看一张照片:照片里有一个人坐在桌子对面,左手边放着一本书,然后让这些参与者回答书在人的左边还是右边。
结果发现,不焦虑的人里,有一半的人说书在左边,因为他们采用了照片中的人的视角,而焦虑的参与者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说书在左边,更多的人说书在右边。
这也就是说,焦虑状态的人更关注于自己的视角,而很难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而这种情况往往体现在情商的高低上面。
情商越高,与人建立社交关系的成功可能性也越高。
请记住,情商高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发现和理解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故意忽略自己的情绪,或者故意赶走自己的情绪。
二是当自己情绪波动的时候,会自我舒缓和处理情绪。
三是会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四是学会倾听、感受和准确知觉他人的情绪。
五是会通过和他人分享体验,从中表现出共情和和情感的连接。
你的点赞与收藏,是我码字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