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理治疗前,你需要做哪些准备?

姜超医生 发布于2018-10-29 09:34 阅读量7985

本文由姜超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是指以心理学的理论系统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运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治疗病人心理疾病的过程。

如果将心理治疗定义为一句话,即:“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治疗就是通过各种心理学的方法,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行为以及躯体症状)

通过心理学技术,如解释、说明、支持、同情、相互之间的理解来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行为等。达到排忧解难、降低心理痛苦的目的。

其实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就是生活中最值得提倡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可以泛指为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之间、邻里之间、亲朋好友间的解释、说明、指导等趋势的交往与沟通,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心理治疗作用。

而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以促进患者心理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那么,什么样的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疗呢?

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如下:

(1)社会心理应激引起的各种适应性心理障碍

诸如一个人未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等原因,而表现为情绪低落、自责自卑、悲观失望等,常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如支持性心理治疗和环境安置等。遭受突然的生活事件刺激表现急性心理障碍时也可使用心理治疗。

(2)综合医院临床各科的心理问题

内科病人患有躯体疾病而无求治欲望或治愈信心,甚至将自己疾病看得过分严重,或者躯体疾病病人的心理反应等,都需要用个别心理治疗,通过安慰、支持、劝慰、保证、疏导和调整环境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等有关因素,调动病人的主动性来战胜疾病。

(3)心身疾病

常见的心身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紊乱、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心因性肥胖症和偏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可使用松弛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方法。

(4)神经症性障碍

①神经衰弱

②癔症主要以暗示疗法为主

③强迫症和恐怖症主要以行为治疗为主,因为强迫症和恐怖症被认为是在生活中习得的不良行为,必须通过特殊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和消除病态的症状和行为,以新的、合乎要求的行为矫正取代病态行为。

④焦虑症,首先要帮助病人消除对急性焦虑发作所产生的种种精神负担和恐惧心理,结合病情的性质和原因采用支持及放松疗法。

配合交互抑制法和放松可以较好地抑制焦虑反应。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那么,患者来医院进行心理治疗时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1、主动就医:患者是有主动意愿来寻求心理帮助的。

2、具有自助能力: 应按照心理治疗师的建议,积极作自我调整,即具有心理依从性而避免依赖性。

3、心理治疗具有局限性:心理治疗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患者的心理问题不可能在治疗室全部解决。心理治疗的环境应该包括患者所生活的人际环境和自然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结合才是心理问题得到改善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对一些问题较严重的患者来说,可能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才能较快地缓解症状。应该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两者同时进行。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4、可能需要多次就诊:为了缓解心理障碍,患者需要多次就诊,并不是一次心理咨询或治疗就能解决持续很久的心理问题,往往最短的治疗次数都需要10-12次。

澄清这一点,是为了缓解来访者急于求成的心理。

5、求助者需要具备一定内省力,注重心理感受。对心理感受越是注重、敏感的人,越容易从心理治疗中获益。

一般说来,注重心理感受的人具有内省力,能够并且希望了解自己异常行为的原因与后果。

6、允许自己有自卑心理。人人都存在自卑心理。只有治疗师与患者之间产生良好的信任、合作关系才能使治疗与咨询顺利进行,才能对心理障碍有疗效。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7、与咨询师之间仅限于治疗关系:治疗师与患者之间是医疗关系,而且应该只限于医疗关系。

8、提前预约和收费:患者应知晓进行心理治疗是需要提前预约和收费(具体时间及费用需要提前跟心理治疗师商定,按照医院标准收费)。严格的咨询治疗前设置,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安全感、治疗契约关系等。

9、单次治疗时间限定: 心理治疗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治疗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45~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咨询可以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

你的点赞,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