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无法控制情绪时,父母该怎么办?呵斥?纵容?

姜超医生 发布于2018-10-29 07:25 阅读量6038

本文由姜超原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经常会在诊室里,看到父母带着小孩来看我,一上来就说“医生,你快教育教育这孩子吧,这孩子一天到晚发脾气”,然而很多家长不知道儿童真正的老师是他们自己呀!

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成为了父母,然而却没有人告诉他们,当他们的孩子无法控制情绪时,作为父母的他们该怎么办?呵斥?纵容?

孩子从出生以来,只是一张白纸,父母和家庭往往在上面涂抹的是第一笔。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有这样一类诊断——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s)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时期以焦虑、恐怖、抑郁或躯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主要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情绪会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跟别人的互动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在孩子的发展的过程中,家长有必要花时间教导孩子学会面对及处理情绪问题。

学习情绪管理,不单单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与其说给孩子辅导,不如说先教会大人处理情绪。

先让孩子能够辨识情绪。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一步,让孩子学习辨识他人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

原因很简单,换位想想你就知道了——感受是一种抽象的、看不到的东西,对小朋友来说,他们看不到自己的情绪,因此要从看他人的情绪“长什么样”开始,根据别人的肢体语言、表情、声调等等方面去观察,辨识出他们的情绪。有一些小朋友甚至可以从观察他人之后了解到,原来自己也会有一样的情绪。

可能很多人会说“我家孩子会观察吗?”

对此,“如果孩子缺乏观察力,那么此时的他可能还不太适合去学习情绪。因为他连看别人都困难,就很难从别人的身上去学习辨识。”

所以我们父母要从身上的各个部位教会孩子观察表情,情绪。

因为情绪是在我们脸上通过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甚至耳朵之间传递的细微线索:

耳朵红了——害羞;皱眉头——不满;嘟嘴——生气/撒娇都有。

但我们的孩子很难侦测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所以,学会观察他人是学习辨识情绪之前的先备条件,是基础。

我们希望孩子能做到,当别人不管在做什么,都可以看他一段时间,旁边有人发生哭了、笑了等情绪反应时,他都能去主动意识到,此时,就是比较适合学习情绪辨识的时机。

另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小朋友能看得懂基本的肢体语言,去解读他人行为表现出来的意思。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第二步,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一旦孩子有观察能力后,各位家长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情境来给孩子做引导。

旁边有人笑了,我们可以说:“妹妹好开心。”

如果孩子有一定的理解力,我们还可以做更完整的描述:“妹妹拿到一个气球,她好开心。”

这么做是让孩子学习情绪的因果关系——因为拿到气球,所以妹妹才很开心。

当我们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出情绪的词汇,同时与当下的情境联系起来,孩子对于情绪的辨识会更清楚。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直接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一开始先学习别人的情绪,熟悉之后,我们要教孩子学习辨识自己的情绪,就从当下孩子正在经历的情境开始。

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分开时孩子很难过,此时我们在旁边帮他说出来:“我好难过!”

玩玩具时兴高采烈,我们帮孩子说:“我好开心!”

被妈妈责骂后哭泣,爸爸在孩子旁边说:“我很伤心。”

注意用语要精简。

这样比只拿着卡片让孩子跟着你认“高兴”“难过”要更加自然和生活化,经过这样长期的累积,许多孩子会开始自发性地说出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第三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帮孩子建立好上面的先备能力后,我们再一同去协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情绪。

年龄小的孩子比较难自我控制,四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渐进式地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会发生有情绪的情境,这些自然情境都是很好学习的机会,帮助孩子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环境中发生的事情,再从中理清情绪的因果关系。

在引导孩子学习情绪管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其他的教材,例如绘本、图片或是影片来让孩子在视觉上对于情绪的因果关系印象更深刻。

在网上有许多帮助父母来教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书籍,建议家长们多带孩子逛一逛书店,也许在某个地方某本书籍就可以帮助到你,不要等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才来找心理医生啦。

你的点赞,是我码字的最大动力。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