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是一种病,害怕艾滋病也可能是一种病,你知道吗?
恐艾症,全称艾滋病恐惧症(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恐惧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患者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者非常害怕感染艾滋病并有洁癖等强迫表现。
如此看来,恐艾症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他们往往精神压抑,沉默寡言,恐惧焦虑,不能自我解脱。总的来说,恐艾症患者根据恐惧时的表现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焦虑型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此类型主要表现为容易紧张。
二、恐惧型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三、强迫型
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处处过分小心谨慎,极力回避各种可能被感染的场合。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
四、疑病型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以上种种表现,可以分型,也可以同时都会具有,但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他们内心明白这些道理,也无法做到无视艾滋病,也无法做到不担心。
现实生活中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以及情绪紧张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
这就是植物神经系统影响免疫系统的表现。
当恐艾症出现时,植物神经系统就会紊乱,进而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紊乱,从而出现各种躯体不适。
主要表现:口腔溃疡 、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胃炎 神经性头痛、头晕、头昏、失眠 、多梦 抑郁、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 多汗、记忆差、反应迟钝、神经衰弱 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恐艾症患者并不是有以上所有的症状,有的一种,有的两种。
这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了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
对于恐艾症,心理治疗是必须的,但很多患者早期一般不会想到接受心理治疗,很多人认为这不是心理疾病,自己的担心是完全正常的,尤其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只有到多次检查之后,仍不能摆脱自己的担心和痛苦之后才会想到求助于心理医生。
那么在求助心理医生之前,恐艾症的人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1.相信科学检测:在窗口期以后做了抗体检测为阴性即可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不要再无谓地担心和猜疑。
2.不要相信症状:很多人怀疑感染了艾滋病都和自身的症状有关,从医学的角度讲,症状并不能作为判定是否感染的标准。恐艾者几乎人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症状,但最后的血检结果是99%以上都没事,症状并不可信。
3.恐惧症状久久无法缓解,请及时去看心理医生,以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你的点赞,是我码字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