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脸歪眼斜” 到 “面容如常”:两则小针刀治愈面瘫后遗症的真实故事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10-31 17:16 阅读量3147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面瘫图片_面瘫症状表现图片大全_有来医生

提到面瘫,很多人会想到 突然嘴歪眼斜” 的尴尬场景。但比急性面瘫更折磨人的,是 面瘫后遗症”—— 急性面瘫发病 个月后,面部功能仍未恢复,嘴角歪斜、眼睛闭不上、面部肌肉抽搐等症状反复出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不少患者因此陷入 容貌焦虑,甚至不敢出门社交



不过,近年来中医微创技术小针刀疗法” 的出现,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今天我们就通过两则真实病例,看看小针刀是如何帮助患者摆脱面瘫后遗症困扰,重新找回 正常面容” 的。在讲述故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样的情况属于面瘫后遗症?为什么传统治疗有时效果不好?



一、先搞清楚:面瘫后遗症不是小毛病


面瘫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是面部表情肌功能障碍,简单说就是 面部肌肉不听指挥。根据临床数据,最常见的症状有三种:口角歪斜(发生率约 68%),患者笑的时候嘴角会歪向健康一侧,吃饭时食物容易粘在患侧嘴角,喝水还会漏出来;眼睑闭合不全(约 52%),患侧眼睛无法完全闭上,睡觉时可能 睁着眼,不仅容易干涩流泪,还可能引发眼部感染;面肌痉挛(约 35%),患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比如眼皮跳、嘴角抽动,情绪紧张时会更明显。



更关键的是,面瘫后遗症的诊断有严格标准:一般认为是急性面瘫发病 3 个月后,面部功能仍异常,且通过 “House-Brackmann 分级” 评估达到 Ⅲ 级及以上(Ⅲ 级表现为面部运动不对称明显,Ⅳ 级仅能看到轻微肌肉活动),同时排除中风引起的中枢性面瘫、肿瘤压迫等其他疾病。


为什么很多患者用了针灸、吃药等传统方法,效果还是不好?主要因为病程较长时,面部肌肉可能出现粘连”—— 就像两根绳子打了结,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同时粘连还会压迫面神经分支,影响神经信号传递。传统治疗如针灸、神经营养剂,很难 解开” 肌肉粘连、解除神经压迫,因此约 20%-30% 患者疗效不佳,尤其是病程超过 年的 顽固性” 病例。而小针刀的优势正在于此:它像一把微型手术刀,能精准松解粘连组织、解除神经卡压,这也是它能帮助下面两位患者恢复的关键。


二、病例 139 岁男子 个月 闭眼难,小针刀 次见效


1眼睛闭不上,睡觉要戴眼罩”—— 被面瘫折磨的 个月


39 岁的李先生在2023 年 月的一天,他早上起床后突然发现:左侧眼睛闭不上,喝水时水从左嘴角漏出来,对着镜子一看,嘴角明显歪向了右边。“当时以为是吹空调受凉了,没太在意,想着歇几天就好。” 李先生回忆,可过了一周,症状不仅没缓解,反而更严重了 —— 左眼皮完全耷拉下来,眨眼时只有右眼皮动,左脸像 僵住了” 一样,不能皱眉、不能鼓腮,连笑的时候都只能右边嘴角发力。


他赶紧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周围性面瘫,医生开了神经营养剂,还建议他做针灸治疗。接下来的 个多月,李先生每周去做 次针灸,前后扎了近 30 次,可效果一直不理想:左眼睛还是闭不上,晚上睡觉必须戴眼罩,否则会一直流泪;吃饭时左嘴角总是粘满食物,需要频繁擦嘴,开会时不敢喝水,生怕漏出来被同事看到。


最尴尬的是陪客户吃饭,对方总盯着我的脸看,我只能找借口提前离场。” 李先生说,因为面容异常,他变得越来越自卑,原本爱社交的他,开始躲着朋友,连公司团建都借口推脱。


2023 年 月 19 日,在朋友推荐下,李先生来到怡景社康中医科就诊,此时他的面瘫已经持续 个多月,符合 面瘫后遗症” 诊断标准,House-Brackmann 分级为 Ⅲ 级,医生建议他尝试小针刀治疗。


2)小针刀治疗:精准松解 粘连肌肉


第一次听说小针刀,我还挺害怕的,以为要做手术。” 李先生坦言,直到医生拿出小针刀给他看 —— 那是一根直径 0.6mm 的细长针,针尖只有一点点刀刃,比针灸针略粗,但比手术刀小得多,他才稍微放心。


第一次治疗经过,肖医生先对术区进行严格消毒,然后用 0.6mm×50mm 的小针刀,按照 四步进针法” 操作:先确定进针点,调整刀刃方向与肌纤维平行(避免切断正常肌肉),轻轻加压后快速刺入,每个点位切割 2-3 次,每次操作不超过 30 秒。感觉像轻微的酸胀感,比针灸疼一点,但能忍受,不像做手术那样害怕。” 李先生描述治疗时的感受。


治疗后,医生用无菌纱布压迫每个针孔 1-3 分钟止血,并嘱咐他:24 小时内不要洗脸,避免面部过度活动,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次治疗后 眼睛能闭上了个月后完全恢复


第一次小针刀治疗后 3 天,李先生就感觉到了变化:左眼皮能稍微闭合一点了,虽然还不能完全闭上,但晚上睡觉不用戴眼罩也不会流泪了;喝水时左嘴角的漏水量也减少了,不用频繁擦嘴。


二十天后,他进行了第二次小针刀治疗。这次治疗后,惊喜来得更明显—— 治疗当天晚上,他发现左眼睛能完全闭合了,对着镜子尝试皱眉,左眉毛也能轻微抬起;吃饭时左嘴角不再粘食物,鼓腮时左脸也能感觉到肌肉在动。


当时我反复对着镜子做表情,又笑又皱眉,差点激动得哭了。” 李先生说,他赶紧给医生发消息,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小针刀松解了左面部粘连的肌肉,解除了对神经的压迫,面神经功能开始恢复。


之后,李先生又按照医生建议,配合做了 2 周的面部康复训练(如鼓腮、吹口哨、皱眉等),个月后复查时,他的面部功能完全恢复:嘴角对称,眼睛闭合正常,能自由做皱眉、鼓腮、露齿等动作,House-Brackmann 分级恢复到 Ⅰ 级(与健康人无异)。


现在陪客户吃饭再也不尴尬了,也敢主动和朋友聚会了。” 李先生感慨,没想到困扰他 个多月的面瘫后遗症,用小针刀治疗 次就有这么好的效果,早知道就早过来就诊了。


三、病例 251 岁阿姨 年 面肌痉挛次小针刀摆脱 抽搐烦恼


1嘴角歪了 年,脸还总抽搐”—— 被后遗症困住的生活


51 岁的段阿姨,2022 年初,她感冒后突然出现左侧面瘫,嘴角歪向右边,不能皱眉、露齿,当时在社区医院做了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没完全恢复。


当时以为慢慢会好,没想到过了半年,不仅嘴角还是歪的,面部僵感越来越明显,左脸还开始抽搐了。” 段阿姨说,最开始是左眼皮偶尔跳,后来发展到左嘴角也跟着抽,尤其是说话、吃饭或情绪紧张时,抽搐更频繁,有时一次能抽 10 多秒,连饭都没法吃。


更让她困扰的是,遇风时左眼会不停流泪,出门必须戴防风镜;因为嘴角歪斜、面部抽搐,她不敢去跳广场舞,也不愿意见老朋友,怕别人说我鬼脸’”年来,段阿姨跑了多家医院,做过针灸、吃过中药、尝试过电刺激,可抽搐症状总是时好时坏,嘴角歪斜也一直没改善,她甚至觉得 这辈子就这样了


2025 年 月 27 日,段阿姨在亲戚介绍下,专从老家来深圳找肖医生诊治。肖医生检查发现,她的面瘫已持续 年,属于 顽固性面瘫后遗症House-Brackmann 分级为 Ⅳ 级,左侧面部咬肌、颞肌存在明显肌紧张结节,同时伴有面肌痉挛,符合小针刀治疗的适应症。


2次小针刀治疗:从 频繁抽搐” 到 基本对称


考虑到段阿姨病程较长(年),肌肉粘连和神经压迫更严重,肖医生为她制定了 “3 个疗程” 的治疗方案,每周治疗 次,每次选取 4-5 个关键点位(如颊车穴、地仓穴、乳突附近),并根据她的耐受情况调整刺激强度 —— 首次治疗采用 轻刺激(切割幅度 < 2mm),避免过度刺激面部组织。


第一次治疗后,面部僵硬感就明显减轻,第二次治疗后口角歪斜就明显改善。” 段阿姨说,虽面部仍有抽搐,但面部僵硬感、口角歪斜明显改善减轻让她看到了希望。



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效果越来越明显:治疗 3 次后,遇风左眼流泪的症状消失了,出门不用再戴防风镜;治疗 次后,面部抽搐的频率降到每天 1-2 次,抽搐幅度也变轻了,吃饭时不再受影响;治疗 次后,段阿姨惊喜地发现,嘴角歪斜基本对称了,只有在用力笑时还有细微差别,面部抽搐几乎消失,只有情绪特别激动时才会偶尔抽一下。


3)为什么段阿姨需要 次治疗?—— 疗程设计有讲究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李先生 2 次就见效,段阿姨需要 次?其实这和 病程长短” 密切相关。


根据小针刀治疗的临床规范:病程 <6 个月的患者,一般需要 个疗程(次)以内;病程> 1 年的顽固性患者,通常需要 个疗程(次)。李先生病程 个月,属于 中期,粘连和神经压迫较轻,因此 次治疗就有明显效果;而段阿姨病程 年,肌肉粘连更严重,神经损伤也更持久,因此需要更多次数的治疗,才能逐步松解粘连、促进神经修复。


同时,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参数:比如单次治疗点位不超过 6 个,每次操作时间不超过 30 秒,针刀深度控制在 0.5-1.5cm(根据胖瘦调整),避免过度刺激。这些规范不仅能保证疗效,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四、小针刀治疗安全吗?—— 看懂 风险与防控


很多人看到针刀” 会担心安全问题,比如会不会损伤神经、会不会感染?其实,只要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小针刀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从临床数据来看,小针刀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微疼痛(发生率约 15%)、局部肿胀(约 10%)、皮下瘀斑(约 8%),这些症状多在术后 3-5 天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就像李先生和段阿姨,治疗后只有轻微酸胀感,没有出现其他不适。


而严重并发症(如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0.5%,只要医生严格按照解剖标志进针,避免盲目深刺,术中患者出现 电击样感觉” 时立即退针调整方向,就能有效预防。同时,术前严格排查禁忌症(如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妊娠期女性等严禁治疗),术后做好护理(如 24 小时保持局部干燥),也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五、哪些面瘫后遗症患者适合小针刀?—— 记住 适应症


不是所有面瘫后遗症患者都适合小针刀治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病程 3 个月以上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排除中枢性面瘫);

2.House-Brackmann 分级 Ⅲ-Ⅳ 级,经针灸、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3.面部存在明确压痛点或肌紧张结节(提示肌肉粘连)。


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小板 <80×10⁹/L)、局部皮肤感染、妊娠期女性,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 8.3mmol/L)、高血压未达标(BP>160/100mmHg)的患者,则不适合或需谨慎治疗,具体需由医生评估。


六、结语:小针刀—— 面瘫后遗症患者的 新选择


李先生和段阿姨的故事,只是小针刀治疗面瘫后遗症的缩影。临床数据显示,小针刀疗法对病程 3 个月以上的面瘫后遗症,总有效率可达 75%-85%,尤其适合合并肌粘连、面肌痉挛的患者。


当然,小针刀也不是万能的,它需要配合神经康复训练(如面部表情肌训练),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由于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仍在推进中,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随访数据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面瘫后遗症患者,小针刀疗法提供了一种 微创、精准、有效的新选择,帮助他们摆脱 脸歪眼斜” 的困扰,重新找回自信。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被面瘫后遗症折磨,不妨了解一下小针刀疗法,但一定要记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具备中西医结合背景的专业医生操作,才能既保证疗效,又确保安全。


备注:以上图片部分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