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别硬扛!这招 “睡眠认知疗法”,帮你找回好睡眠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5-10-26 09:01 阅读量497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失眠怎么办 深处了解失眠 远离失眠 - 知乎“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盯着天花板到天亮”“明明很困,一沾枕头就清醒”“半夜总醒,醒了再也睡不回去”…… 如果你也被这些睡眠问题困扰,或许听过 “吃安眠药”“睡前喝牛奶” 等办法,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更安全、更治本的方法 ——睡眠认知疗法(CBT-I) 。它不用吃药,也不用靠 “偏方”,而是通过调整想法和习惯,帮你从根源上改善睡眠,而且效果能长期维持,被全球睡眠专家公认为 “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方案”。

先搞懂:你为啥会 “睡不着”?

很多人觉得 “失眠就是身体累了却睡不着”,其实背后藏着 “认知” 和 “行为” 两个关键问题。

比如有人一到晚上就紧张:“今天要是再失眠,明天工作肯定搞砸!” 这种对睡眠的过度焦虑,反而会让大脑一直处于 “警觉状态”,越想睡越睡不着;还有人习惯睡前刷手机、熬夜追剧,或者白天补觉时间太长,慢慢打乱了身体的 “生物钟”,让大脑分不清 “该睡” 还是 “该醒”?

睡眠认知疗法的核心,就是帮你 “纠正错误的睡眠想法”(认知调整)和 “改掉伤睡眠的习惯”(行为干预),让身体和大脑重新适应健康的睡眠节奏。

拆解开:睡眠认知疗法到底怎么做?

它不是单一的 “技巧”,而是一套组合方法,咱们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拆成 4 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调整 “对睡眠的想法”—— 别和失眠 “较劲”

很多人失眠时会陷入 “恶性循环”:越担心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焦虑。比如有人会想 “我必须睡够 8 小时,少一分钟都不行”“昨晚没睡好,今天肯定状态差”,这些想法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

睡眠认知疗法会帮你换个角度看睡眠:比如 “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不一样,有人睡 6 小时也能精力充沛”“偶尔一晚没睡好,身体会自我调节,不会一直受影响”。当你不再把失眠当成 “灾难”,焦虑感会减轻,大脑也更容易放松下来。

举个例子:有人之前一失眠就坐起来玩手机,心里念叨 “完了,今晚又废了”。调整认知后,他会告诉自己 “就算没睡着,躺着休息也是放松,明天不会受太大影响”,慢慢反而能平静入睡。

第二步:规律 “睡眠行为”—— 让身体形成 “条件反射”

身体就像有个 “生物钟”,固定的作息会让它知道 “到点该睡”“到点该醒”。这一步要做 3 件事:

固定起床时间:不管前一晚睡得多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比如 7 点),周末也别相差超过 1 小时。比如有人周末睡到大中午,周一就会 “倒时差”,更难入睡;

控制 “卧床时间”:只有想睡觉的时候才上床,要是躺了 20 分钟还没睡着,就起来做点轻松的事(比如看纸质书、听轻音乐),等有困意了再回去睡。别把床当成 “玩手机、工作、吃东西” 的地方,让身体知道 “上床 = 睡觉”;减少白天补觉:白天尽量不补觉,要是实在困,补觉时间别超过 20 分钟,而且别在下午 3 点后补。比如有人中午睡 2 小时,晚上自然就没那么困了。

第三步:改善 “睡眠环境”—— 给大脑 “该睡了” 的信号

好的睡眠环境,能帮大脑快速进入 “放松模式”,这几点很关键:

光线要暗:睡前 1 小时别盯手机、电脑屏幕(蓝光会抑制 “助眠激素” melatonin),可以开小夜灯或用暖光台灯;声音要静:如果环境吵,可用白噪音机(比如雨声、海浪声),别戴耳机听音乐;温度要适宜:卧室温度保持在 18-22℃,太冷或太热都会影响睡眠;床品要舒服:床垫别太硬或太软,枕头高度以脖子不酸为宜。

第四步:学习 “放松技巧”—— 帮大脑 “从忙到闲”

很多人睡不着,是因为 “脑子停不下来”:白天的工作、没解决的问题、明天的计划,一直在脑子里转。这时候可以试试简单的放松方法:

深呼吸放松:平躺在床上,慢慢吸气 4 秒,屏住呼吸 2 秒,再慢慢呼气 6 秒,重复几次,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脑子就不容易 “跑偏”;

身体扫描:从脚趾开始,先绷紧 5 秒,再放松 10 秒,慢慢往上到小腿、大腿、腹部、手臂、头部,感受身体的 “紧绷” 和 “放松”,帮身体从紧张状态松下来;

“想点无聊的事”:如果脑子里想法太多,试着想一件特别简单、重复的事,比如 “数羊”(别数太快,数一只想一只的样子),或者想 “一片空白的云”,让大脑从 “忙碌” 切换到 “无聊”,慢慢就会有困意。

要提醒:这些 “误区” 别踩!

很多人尝试睡眠认知疗法时,容易犯几个错,导致效果不好:

“我试了 3 天没效果,肯定没用”:睡眠习惯的调整需要时间,一般要坚持 2-4 周才能看到明显变化,别急于求成;

“晚上没睡好,白天补觉补回来”:白天补觉会让晚上更难入睡,反而加重失眠;

“只要用了这个疗法,就能马上睡好”:它不是 “特效药”,需要配合坚持,而且如果失眠和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相关,还要结合专业治疗。

最后说:谁适合用睡眠认知疗法?

不管你是 “偶尔失眠”(比如压力大时),还是 “长期失眠”(每周超过 3 次,持续 3 个月以上),都可以试试。尤其是不想吃安眠药(担心副作用或依赖)、老年人、孕妇,或者吃了安眠药效果不好的人,它都是更安全的选择。

如果自己尝试后效果不好,也可以找专业的 “睡眠治疗师”,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其实,好睡眠不是 “求来的”,而是 “养出来的”。与其纠结 “今晚能不能睡着”,不如从今天开始,试试调整自己的想法和习惯。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找回 “沾枕头就睡” 的轻松感!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