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肖杰生医生 发布于2021-10-16 11:50 阅读量7330

本文由肖杰生原创


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肖杰生   唐华丽*  指导老师:李佑生**


通讯作者:肖杰生,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针灸。

单位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怡景路峰景台二楼。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治疗18例一疗程后观察有无疗效,有效则继续治疗至三疗程。

结果:治愈12例( 66.7%),显效4例(22.2%) ,有效1例 (5.5%),无效1 例(5.5%),总有 效率占94%。

结论:局部围刺配合梅花 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局部围刺;梅花针叩刺;擦生姜片;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斑秃,俗称“鬼剃头”,古代中医又称“油风”、“鬼添头”等。即突然一夜醒来发现局限性脱发,脱发区皮肤正常,一般无自觉症状。隋代巢元方中《诸病源候论》曾记载到:“人有风邪,有于头,在 偏虚处,则发失落、肌 肉枯死,或钱大、或如指大,发 不生,亦不痒,故为之 鬼剃头。


“[1]发病机制中医认为与血虚、脾肝肾有关。脾主统血,脾虚气 血生化无源,发得不滋养,则脱发。肝主 疏泄,调畅情志,精神紧张、焦虑,工作 压力大,都容易发生 脱发。肾其华 在发,发为血之余,肾精亏虚,发失润养。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精 神、内分泌、劳累等有关。


作者从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采用局部围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后外擦生姜片治疗18例,均未配合口服药物,随访近半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其中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8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8岁,平均年龄35.9岁,最短病程1天,最长病程3月。平均病程是15.4天。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及近期工作压力大者更容易发病。


1.2诊断:本病诊断并不难,骤然发生,呈 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头皮正常,排除他病所致。


1.3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无特殊比例,表现为头部局限性斑片状脱发,呈圆形、椭圆 形或地图状,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脱发区头皮光滑无炎症,而其周围头发易拔除,少数患者数日或数月内头发全部脱落,称之为全秃;严重时可出现眉毛、腋毛、阴毛、毳毛脱落,称之为普秃。


一般脱发区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 现局部头皮微痒或 麻木感等。


2、治疗周期


隔一至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一疗程未长出新发则无效,三疗程头发长全、变粗、变密,则痊愈。


3、操作方法


患者平卧或俯卧于治疗床上,暴露脱发区,先局部碘伏消毒,然后用规格0.30X25mm或0.30X40mm的毫针围刺于脱发区,从脱发区四周上下左右向中心平刺,中心区平刺一针,针至帽状腱膜下有明显酸胀痛后留针半小时,每隔十分钟左右行针一次,出针后再次消毒。


用梅花针对准脱发区,由中心区向四周呈螺旋形叩刺10-20次至头皮微微出血为度,再次消毒。最后用切好的生姜片外擦在脱发区至有发热感,操作完毕。


4、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临床治愈:100% 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均生长,其分布密度、 粗细、色泽与正常发区相同,皮脂分泌恢复正常;


显效:毛发 停止脱落,脱发再生超过70%, 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均接近正常,皮脂分泌明显下降;


有效:毛发 脱发再生 达30%-70%;无效:脱发再生不足30%或仍有继续脱落。[2]


5、结果


治愈12例( 66.7%),显效 4例(22.2%),有效1例( 5.5%),无效1例 ( 5.5%),总有效 率占94%。


6、典型病例


陈某某,女性,28岁,于2017年6月24日就诊于我科,患者诉头部多处脱发3周。患者于3周前因工作压力过大晨起时突然发现头部有三处脱发,无瘙痒、无脱屑,经皮肤科诊断为”斑秃“,给予口服及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疗效,遂来就诊。


查体见头部有三处脱发,呈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头皮光滑,大的约跟一元硬一样大小,小如扁豆大小。诊断:斑秃。


给予上次方案治疗,隔三、四天治疗一次,治到第五次时最小的脱发区开始长出新发,第七次时最大的脱发区也长出新发,其中头皮触之最硬处长发比较慢,共治疗了20次,三处脱发区均长齐了头发,其分布密度、粗细、色泽均接近正常。


讨论


斑秃,祖国医学对其发病早有诸多分析。如《外科正宗》载:“油风乃血虚 不能气荣养肌肤, 故毛发根空,脱落成 片,皮肤光亮。”[3]发为血之余,脾胃 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 之源。《医宗金鉴》日:“宜 针砭其光亮之处,出紫 血,毛发庶可复生。”


【4】围刺与梅花针 (皮肤针)皆由古代“扬刺”、“毛 刺”、“半 刺”发展而来。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日:“扬刺者,正 内一,傍内四,而浮 之,以治寒气之博 大者也。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一日半刺,半刺 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 伤肉,如拔毛状,取皮气,此肺 之应也。三日关刺,关 刺者,直刺左 右,尽筋上,以取筋 痹,慎无出血,此肝之 应也;或日渊刺;一曰 岂刺。五日输刺,输剌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 痹,此肾之应也。”


【5】由此可见肝肾之病变应深刺直刺,而浅刺就好比肺之病变,扬刺、半刺、毛刺均 为浅刺,扬刺就是 指在病点正中刺一针, 在病变周围刺四针,用 浅刺法,以治寒气 广泛的病。而围刺、梅花针叩刺、外擦生姜片,对斑秃临床疗效满意。所以,斑秃外治法应从寒、瘀论治是否更合适?


气机郁滞可导致血瘀,同样寒凝也可导致血瘀,血瘀必然影响局部血供,血供不好头发自然脱落。围刺、梅花针叩刺均能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生姜具有温经散寒之功,可祛体外之寒,寒散血供恢复正常,头发自然就会复生了。另外,平时注意情志调摄,放松心情,也有利于康复。


参考文献

【1】、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08.

【2】、郑筱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陈实功.《外科正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07月.

【4】、《医宗金鉴》.(清)吴谦等编;黄胜整理—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1.

【5】、王维.《黄帝内经》,线装书局.2004年1月.


备注:本文已发表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杂志2018、03、01、158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