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今天为白露节气,也是今年的第十五个节气,不由让人家想起了唐代诗圣杜甫的著名诗句。但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杜甫当时的心情,而是在白露之后大家应该如何养生呢?
养生又称为摄生、调养、保养等,其目的就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可见我们古人对养生方面非常讲究,每个季节养生都是有所不同的,这就是因时养生,也就是节气养生。
白露,即阴寒之气上升,夜晚已有凉意。"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阳气在夏至日达到顶峰,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由此可见"白露"是反映寒气增长的节气,天气由此渐渐转凉。所以养生方面也要适应时节的变化,具体主要要防以下几点。
一、防燥养津
众所周知,白露,即意味着夏天即将结束,转而进入秋季。根据五行学说,秋对应的季节是肺,在秋天可能很多人都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不适,这就是秋令之燥,燥邪伤人,易伤津之因。燥易伤肺,所以容易干咳少痰。因此,在白露后大家可以吃多些雪梨、百合、甘庶等滋阴润肺之品,并及时补充水分。但对于平时脾胃虚寒的患者雪梨、百合等之类滋阴之品就要煮熟后食用。同时,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
二、防悲养悲
秋应肺,肺在志为悲,所以在秋天大家也容易出现一些悲伤失落的情绪,因此在白露之后,大家要努力克服悲伤失落的一些不良情绪。如多与朋友聊聊天、避免独自一人空居、多参加户外运动、看一些搞笑电影或如娱乐节目之类的等,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情,避免悲伤的发生。
三、防凉保暖
白露之后,天气渐凉,早晚温度差较大,有些地方早晚温度差达到10几度以上,因此早晚不注意及时添衣容易着凉感冒,更不能袒胸露背,睡卧时不能贪凉。所谓春捂秋冻,要因人而异,对于一些健康人群可以这样,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但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起床后应适当添件薄衣,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睡觉盖好被子也很重要,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和关节病患者更莫盲目“秋冻”,以免旧病复发。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先聊到这,总而言之,白露时节是夏秋过渡之时,天气变化较大,如果做到饮食有节、调摄情志、起居有常、劳逸适度,必能安度金秋。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