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的小耳畸形,修复难度差距大吗?

余文林医生 发布于2023-06-02 15:27 阅读量348

本文由余文林原创

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头颅面部先天性畸形。

我国每年约有1000例小耳畸形患儿出生,每个患儿的小耳畸形程度和表现各不相同。根据畸形的严重程度,小耳畸形可分为四类。

Ⅰ度:三个或更多的耳廓主要结构发育完整,形态清晰(耳轮,对耳轮,三角窝,舟状窝,耳垂);也有可能是主要结构都发育好了,但是相对于正常的耳廓或者对侧耳来说比较小。

Ⅱ度:耳甲腔型的小耳畸形是耳廓主要结构(耳轮、对耳轮、三角窝、舟状窝、耳垂)下三个部位完全发育的结果。

Ⅲ度:耳廓看不清,残耳形呈条形、花生形和腊肠形;

Ⅳ度:残存的耳朵只有小皮赘、小丘或只有耳垂异位,严重者可完全消失。

我治疗过很多小耳畸形的患者,其中Ⅲ度是最常见的。小耳畸形主要是由于耳廓软骨发育不完整,不能通过耳模进行矫正,所以主要还是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小耳畸形的严重程度不一样,那么Ⅲ度和Ⅳ度的小耳是不是比较难做?

我们一直认为:越是小耳残留组织多的,手术疗效越好。

对于严重的小耳畸形,比如腊肠型小耳,特别是无耳型小耳,在修复上无疑是“无中生有”。所以,小耳患者的原生耳朵跟手术难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并不完全。

在实际应用中,耳部重建的最大困难是耳部支架的雕刻和皮片的取用。

首先是雕刻。

耳朵是人体最复杂的立体结构,由十四个不同的小结构组成。耳再造手术需雕刻耳廓基座、外耳轮脚、外耳轮嵴、对耳轮、对耳轮脚等精细结构,以及舟状窝、三角窝、耳甲腔等凹凸结构,以利于手术效果。

其次是皮肤移植。

为降低耳廓扩张带来的生活不便,许多小耳畸形患者选择了耳廓内直埋法进行耳廓再造,皮瓣移植是该方法的关键。

移植的皮片供区多为同侧头皮,切取时需控制其厚度。如果厚度过大会造成耳廓变厚,影响耳廓形状,还会造成耳廓变薄,耳廓变得不美观。此外,在取皮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对毛囊造成的损伤,避免出现脱发的情况。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