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唇裂术后有一个很常见的继发畸形,就是口哨样畸形—表现为嘴唇局部组织缺损,通常临床上会采用组织瓣转移的办法去修复缺损。但是有的时候,缺损比较严重,畸形位置的组织量并不足以修复缺损,需要转移其他部位的组织,这时候就需要采用皮瓣带蒂转移的方法将缺口“补”回来了。
这时候做过功课的朋友就会问到:皮瓣带蒂转移和植皮有什么区别?其实通俗地说,植皮是单纯的皮片移植,而皮瓣带蒂转移则是“连皮带肉”的转移,移植过程涉及整个组织块。
所谓皮瓣带蒂转移,指的是将A部位带有皮下组织和脂肪的皮肤,转移覆盖到缺损的B部位。那么A部位,就称之为供区,B部位,称为受区。
旋转皮瓣 图源网络
Z瓣成形设计 图源网络
在皮瓣转移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组织与供皮区皮肤相连,相连的皮肤就称为蒂部。当移植完成后,蒂部将暂时提供血运,直到受区的创面血管慢慢长入皮瓣。
以下面的这位患者为例,患者有严重的唇裂术后并发症——口哨样畸形,上唇缺损较多,后决定采取下唇瓣交叉转移的方法实现修复。
在唇部下方设计切口,将黏膜瓣推进、旋转、交叉翻转到上唇,由于黏膜瓣本身自带血液循环营养,所以黏膜瓣的血运没有问题,不会发生坏死,慢慢和受区上唇组织长到一起。2周后,上唇新的血液循环系统建立起来了,我们为患者施行了断蒂术,将蒂部断开,完成皮瓣带蒂转移的最后一步。
断蒂前
可以看到,断蒂术后,患者上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得到恢复,形态饱满,唇珠微微隆起,患者对效果表示满意。
皮瓣带蒂转移在面部整形外科也应用广泛,对于各类面部缺损、畸形、器官再造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畸形面积较大时,局部没有可利用的组织进行移植,往往需要配合扩张法,根据病损部位设计扩张器形态。由于扩张后的新皮肤并不是平整的形态,在转移时我们会更注意设计切口,实现皮瓣和创面轮廓的精准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