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耳廓畸形包括耳廓结构异常和耳廓形态异常两种,小耳畸形就是耳廓结构畸形,杯状耳等是典型的耳廓形态畸形,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杯状耳畸形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耳畸形的5.2%。
杯状耳畸形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表现:耳廓上半部卷曲下垂,耳廓前倾、耳廓变小,耳廓位置偏低。轻度杯状耳仅表现为耳轮的自身折叠,严重则整个耳廓上部会呈现下垂的状态,并盖住耳道口。
一般情况下,6岁之后便可以做手术矫正杯状耳了。矫正的目的是矫正卷曲的耳廓上半部,减少耳甲、耳舟夹角,形成更加凸显的对耳轮,延长耳廓上级。
临床上,针对不同程度的杯状耳畸形,采用的手术方法也不一样。
1.V-Y推进法,适用于轻度杯状耳,可以在耳轮脚和耳轮前上部的皮肤和软骨处采用“V-Y”推进法,让耳轮脚向后上方复位,以延长耳廓,实现两侧耳朵的对称。
2.软骨瓣法,适合耳轮缘紧缩、耳廓上部软骨折叠的中重度杯状耳患者,手术方法是在患侧耳廓的上方“Z”形切开皮肤,切下一条软骨皮肤瓣,在耳廓软骨上方做放射性切开,将软骨皮肤瓣转移到耳朵上部边缘,固定缝合,最后缝合转位后的软骨批复版和耳后切口。
3.混合皮瓣法,适用于耳轮、耳舟结构不全,软骨、皮肤不足的杯状耳。手术是在耳廓后内侧面距离耳轮缘至少1cm的位置做一个与耳轮上缘平行的切口,让卷曲的耳软骨充分暴露;接着再弧形切开耳轮缘卷曲的软骨,适当地放置在耳舟处软骨的后内侧面,用细线间断缝合。
4.小耳重塑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耳廓严重畸形的杯状耳。手术方法是切取自身软骨材料雕刻成软骨耳支架,植入耳后,待耳软骨长牢固后再行二期手术,让耳廓支撑起来。
杯状耳矫正手术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双耳的对称性,尽量做到术后双侧耳朵保持位置对称,大小相似,形状美观。
最后必须要说的是,杯状耳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修复手术,因此一定要先做好功课再做手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