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改掉这4个吃饭习惯,它们都是癌症的“帮凶”!

王立根医生 发布于2020-12-24 15:45 阅读量7001

本文由王立根原创

  我们通过“吃”来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但是吃得不对同样也很容易出问题!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最典型的像一半中国人胃里都有的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容易引发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疾病的一类致癌物。而如此高的检出率,与共餐共食的习惯密切相关。


  4个吃饭习惯竟是癌症的“帮凶”,赶紧改掉!


  1、重口味饮食

  “就吃那么点,再多吃点,再吃块肉……”饭桌上,这可能是我们听到最多、最熟悉的话。在几十年前,普遍的问题是吃不饱、吃不好,而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吃太饱、吃太好、吃的口味太重!重口味食物,大多是过甜、过咸、过辣、过油,而这些,都是非常不健康的饮食方式!

  另外,长期肉吃太多,尤其是红肉,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从而增加癌变风险。

  2、吃饭时从来不分餐

  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癌的高危因素,可通过口-口传播。当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轻者出现口臭和胃炎,重者诱发胃癌。因此一定要注意卫生,家庭采取分餐制,用公勺公筷,餐具需定期消毒。

  3、吃饭速度太快

  吃得太快,最容易吃撑。肠胃还没来得及把饱的感觉传给大脑,就又吃进好些食物,很容易就吃撑了。进食速度太快,还容易呛到,也更容易造成食道损伤。

  除此之外,狼吞虎咽,食物没有经过充分的咀嚼就进入胃部,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也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吃饭细嚼慢咽,不仅能品出美味,还有助于消化,也能避免吃得太多。

  4、定时定点的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当他们饿的时候,他们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食物营养会得到更充分的吸收。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我们要知道饥饿主要来自脑垂体及下丘脑的刺激和胃的收缩。科学证明,饭后四五个小时,胃里的食物就会完全消化。如果不及时补充食物,人体会“燃烧”脂肪等方式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在这个时候,人们不会感到饥饿。但当饥饿突然来临时,意味着胃已经空了。长此以往,胃壁和胃黏膜容易被胃酸“自噬”分泌,势必对胃造成损害,影响人体健康

  温馨提示

  保持规律饮食,多吃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食物,能给胃部温和的消化空间,避免对胃粘膜带来刺激。调整好作息,保证有充足睡眠,学会减轻压力,调整好紧张的生活节奏,多参加户外活动,能帮助食物消化,防止发生胃癌,戒掉吸烟喝酒的坏习惯。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