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这种情况对母婴健康均有潜在风险,以下是相关要点:
### 1. **传播途径**
-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分娩时,胎儿接触母血或分泌物。
- **宫内传播**:较少见,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 **产后传播**:通过母乳喂养或密切接触传播。
### 2. **对孕妇的影响**
- **肝功能异常**:妊娠可能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功能异常。
- **妊娠并发症**:增加妊娠高血压、早产、产后出血等风险。
### 3. **对胎儿的影响**
- **垂直传播**:新生儿可能感染HBV,发展为慢性肝炎。
- **低出生体重**:增加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风险。
### 4. **管理措施**
- **产前筛查**:所有孕妇应进行HBV筛查。
- **抗病毒治疗**:高病毒载量孕妇可在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等药物降低传播风险。
- **免疫预防**: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 5. **分娩方式**
- **剖宫产**:不常规推荐,除非有产科指征。
- **阴道分娩**:通常安全,但需注意减少胎儿暴露于母血。
### 6. **母乳喂养**
- **可以母乳喂养**:只要新生儿接种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 **乳头破裂或出血**:应暂停母乳喂养,直至伤口愈合。
### 7. **随访**
- **孕妇**: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 **新生儿**:完成疫苗接种后,检测HBV标志物以确认是否感染。
### 8. **预防**
- **疫苗接种**:未感染HBV的孕妇应接种疫苗。
- **健康教育**:提高孕妇对HBV传播和预防的认识。
### 总结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需通过筛查、抗病毒治疗、免疫预防和定期监测来管理,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