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颈椎病”老不好,警惕胸廓出口综合征

徐兆辉医生 发布于2024-12-05 15:23 阅读量3061

本文由徐兆辉原创

小小刃针解决临床大问题

得了“颈椎病”老不好,警惕胸廓出口综合征


先看一个病例:


患者,何某,女,35岁,自诉:手麻、前臂麻痛1年余,颈椎X线:颈椎曲度变直。颈椎核磁共振:颈5/6、6/7椎间盘突出。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间断牵引、推拿、敷药、针刺治疗,开始有效,继续治疗则无明显效果。1年来辗转多家医院,给与营养神经、消炎镇痛药物口服,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疼痛麻木始终没有完全缓解。患者来诊自诉要“崩溃”,“焦虑抑郁”了,苦不堪言。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考虑为胸廓出口综合征-斜角肌痉挛,运用刃针治疗一次,针刺拔针疼痛症状就明显缓解;一周后复诊,前臂仍稍有疼痛,麻木基本消失,巩固治疗一次,三个月随访疼痛麻木消失,未反复。


一年顽痛,一针病除,患者惊奇不已。


胸口出征综合征是什么,要如何评估,刃针疗法又是什么治疗方法?下面我们聊聊。


一、什么是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是臂丛神经、锁骨下动、静脉由胸廓到上肢必经的一个狭窄通道。上、下、前、后分别由锁骨、第一肋骨、肋锁韧带、斜角肌组成。




胸廓出口综合征 (TOS) 是一种导致胸廓出口进入上肢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血管受压的病症统称。


根据受压的结构可将其分:动脉胸廓出口综合征、静脉胸廓出口综合征、神经胸廓出口综合征。其中神经胸廓出口综合征较为普遍,但较前两者在临床表现上无特异性,诊断困难且易混淆。


容易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三个区域:

①斜角肌三角: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

②肋锁间隙:由锁骨下肌和第一肋骨围成。

③喙突下间隙:由胸小肌和肋骨围成。


二、胸廓出口综合征与颈椎病的区别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挤压颈椎脊神经引起的上肢疼痛麻木,在中老年人群中多见,颈椎X线表现为椎间隙变窄,颈椎核磁共振则表现为椎间盘突出。若没有椎间盘突出,或者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分布区域不对应,则可进一步考虑胸廓出口综合征。而在青少年人群中,若出现手麻手痛症状,则可能需要优先考虑胸廓出口综合征。




三、什么原因?


1.骨性异常有:

①颈肋

②第7颈椎横突过长

③锁骨及肋骨骨折不仅可直接损伤锁骨下血管及臂丛神经,而且可因骨折畸形愈合、异常的骨痂生长、局部瘢痕组织增生以及肌肉组织损伤后出血水肿,纤维化,压迫血管神经束;


2.软组织异常:

①由于前中斜角肌的肥厚;

②斜角肌挛缩,斜角肌间隙变小;

③颈肩部的急性牵拉伤、长期的姿势不良;

④血管损伤产生的假性动脉瘤或胸廓出口处发生的肿瘤也可直接压迫臂丛神经;本例患者就是因为长期的姿势不良引起的斜角肌挛缩,斜角肌间隙变小挤压臂丛神经所致。


四、症状表现




1.常见症状

患者常有疼痛、麻木、肌力减退、怕冷和肿胀感。疼痛常为钝痛,有时为锐痛,严重者须用麻醉药方能缓解。疼痛沿C8~T1支配区分布,麻木则分布于尺神经支配区。前臂内侧皮神经区麻木是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一个重要体征。


2.体征

①手部肌肉萎缩,精细活动丧失。②交感神经纤维受压,常有“雷诺现象”,表现为肢体苍白、发绀、怕冷,亦有患者表现为双手大量出汗。


两步自我检查法


方法:呈坐姿,手臂屈肘呈90°,肩部外展90°,并完全外旋。使上肢保持在这个位置,然后抓握、伸展手指三分钟。观察反应,并询问他相关感觉。


如果测试结果是正常的,那么就只有前臂肌肉疲劳和稍微的不适感。


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手臂位置明显下垂,手掌颜色出现苍白。


颈部和肩部疼痛逐渐增加,并沿手臂向下延伸。前臂和手指感觉异常。因为疼痛无法完成测试。


六、若阳性,则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颈椎 X 线、胸部 X 线、MRI 平扫:主要用于显示胸廓出口周围软组织结构,像神经、肌肉、筋膜等。可以发现神经是否肿胀、受压变形,为诊断提供依据。


CT 血管造影(CTA):通过注射造影剂,利用 CT 高分辨率成像,清晰显示胸廓出口处血管形态、走行和压迫情况,能看到血管变窄、扭曲等表现。


、治疗


1.常规治疗

包括热敷、按摩、超声波等。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按摩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如斜角肌等,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对于存在神经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来促进神经的修复。但往往起效慢,易反复,疗效不稳定。若反复发作,可视情况选择手术治疗。


2. 刃针治疗

针对斜角肌紧张挛缩引起的胸廓出口综合征,刃针疗法疗效确切,创伤小,风险可控。刃针疗法是田纪钧教授利用其创制的专利针具—刃针,治疗软组织损伤和疾患的“刃针微创治疗术”。以“诊断与治疗的准确理念”为核心,观点前瞻,方法独到,疗效卓著。


刃针疗法的减张松解止痛术作用机理:解除过大应力作用:


①牵拉应力:通过切断少量过于紧张的肌腱纤维或切开过于紧张的肌膜或腱膜,松解肌腱与骨组织之间或肌纤维之间的异常附着,分离病变腱纤维对局部血管和/或神经束的卡压,解除过大的牵拉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


②挤压应力:通过切割松解关节周围损伤痉挛的肌肉等软组织,切割损伤肌肉的纤维性结节,切割 松解紧张筋膜的神经出口,切割松解组成骨纤维管的过于紧张的纤维,解除过大的挤压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


③内应力:通过切割慢性无菌性炎症软组织,切割高压筋膜间室的筋膜,切割高压关节腔的关节囊或高压滑液囊,减压消除过大的内应力,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和改善局部微循环。


④张力:张力压迫神经有牵拉力和挤压力两种形式,通过切刺限制张力释放的深筋膜、纤维结缔组织等释放过高的张力;或通过局部流体静压的调整等作用,缓解对神经的压迫,恢复动态平衡,疼痛随之而解。




刃针减张松解止痛术,针刺作用在肌肉外层筋膜,安全有效,疼痛轻微。先后治疗多例因斜角肌问题引起的手臂麻木,均取得满意疗效。


八、康复锻炼


1.斜方肌拉伸

坐位,头部转向右侧,下颌收紧,右手从头顶绕过头部,使手指能够握住枕骨的基底部。

头部向左肩靠拢,右手施加阻力与头部对抗,使斜方肌上部等长收缩,维持10秒。同理拉伸右侧。练习2-3组。(下图左边)


2.斜角肌拉伸

坐位,保持鼻尖始终超前,颈部右侧屈,右手从头顶绕过头部,使手指恰好在左耳上方。

左耳向左肩靠拢,右手施加阻力与头部对抗,使左斜角肌等长收缩10秒。同理拉伸右侧。练习2-3组。(下图右边)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康复中心


九、日常调护


避免长时间低头、含胸或手臂长时间上举等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伏案工作,定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背部和颈部的力量。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