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临床表现是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目前,我国银屑病患病率约为0.47%,银屑病患者超过650万。生物制剂可精准的作用于疾病的靶点,起效快、安全性好,成为银屑病治疗的新希望。
什么是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从实验室培养的活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药物,可以“精准打击”免疫系统中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特定蛋白质,从根本上控制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国内有哪些银屑病生物制剂?
国内已批准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有以下三类:
* TNF-α抑制剂:英夫利昔单抗(类克)、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依那西普单抗(恩利、益赛普)等。
* IL-12/23类:乌司奴单抗(喜达诺)、古塞奇尤单抗(特诺雅)。
* IL-17类: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又称苏金单抗)、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拓资)。
随着银屑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生物制剂的治疗靶点也变得更加靠近疾病下游,从最先的TNF-α类到现在的IL-17A类,能更精准的作用于疾病的靶点,使治疗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更有保障。
生物制剂的治疗方式
生物制剂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给药,其中以皮下注射最常见。不同生物制剂的注射频率不同,从每周一次到每2月一次不等。
谁可以使用生物制剂?
* 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皮损总面积超过3个巴掌大小),在传统治疗无效、失效或无法耐受时,可推荐使用。
* 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造成重大影响或带来重大健康风险时可以考虑生物治疗。
* 关节症状明确的关节病型银屑病,治疗不能有效缓解,或累及脊柱、骶髂关节者,可积极使用。
*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和红皮病型银屑病尚未被批准为生物治疗的适应证,但国内外均有临床应用的报告,如需使用生物制剂,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生物治疗用药前的筛查与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生物治疗之前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进行血常规及肝肾功化验,重点关注有无感染(乙肝、结核、丙肝、必要时可排查HIV感染)、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系统疾病,女性应关注是否怀孕。出现异常检查结果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请相关学科进行全面评估,以决定是否可以应用(或继续应用)生物制剂或需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显示出优于传统药物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能针对特定致病性靶分子的拮抗物,无肝肾毒性和骨髓抑制,且不良反应小,具有安全性好、易耐受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因此生物制剂为银屑病的长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生物治疗专家共识(2019)[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12): 86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