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底筋膜炎在目前门诊就诊人群中较常见,是引起成人慢性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
足底筋膜是支撑足弓的重要结缔组织,它们起源于跟骨内侧结节,走行于屈肌腱的两侧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部骨膜。
足底筋膜炎是间断反复性撕裂和慢性损伤持续引起的退行性病变,病理学显示筋膜呈黏液样变性和胶原坏死,同时伴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与基质钙化。
足底筋膜相对缺乏弹性,对其施加 90 kg 应力即可造成边缘部位微损伤。所以任何施加在足底筋膜上的机械负荷都被认为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站立、肥胖、过度足内翻或扁平足、踝背伸受限、腓肠肌挛缩以及不合适的跑步姿势等。
高体重指数(BMI > 27 kg/m2)与踝关节背伸减少(踝关节正立位背伸 < 10°)是发生足底筋膜炎的最高风险因素。
典型症状为足跟的内侧足底处的疼痛和局限性压痛,患者常自述晨起后或休息较长一段时间后重新行走的最初几步疼痛最明显,在继续活动后减轻甚至完全缓解,时间延长后再次出现或加重。可伴轻微的肿胀及发红。
通常情况下,临床症状及查体足以诊断足底筋膜炎,但是,对于疼痛大于3个月且治疗无效的患者,需鉴别是否存在其他诊断。
1、足跟垫萎缩
2、跟骨骨刺
3、跟骨滑囊炎
4、跟骨内高压
5、跟骨应力性骨折
6、巴克斯特神经卡压综合征
7、足跟纤维脂肪垫炎
8、跟腱炎
足底筋膜炎属于自限性疾病,故对大部分足底筋膜炎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1、牵伸训练
2、软而厚底的鞋子或特制鞋垫
3、口服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4、注射类药物(皮质类固醇、PRP、肉毒杆菌毒素 A等)
5、使用辅助器具
6、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
如接受保守治疗足底筋膜炎6个月仍无效,则需要外科手术干预。
手术方式以开放、经皮或关节镜下足底筋膜切除与腓肠肌松解术为主要术式,主要是基于缓解足底筋膜处的张力和超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