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自闭症,又称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23岁)被发现。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以及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下是关于儿童自闭症的详细介绍:
一、儿童自闭症核心特征
1.社交沟通困难:缺乏眼神交流或面部表情。难以理解他人情绪或社交暗示(如手势、语调)。
语言发展迟缓或异常(如重复语言、机械式对话)。较少主动分享兴趣或情感(如不展示玩具给他人)。
2.重复刻板行为与兴趣狭窄:
重复动作(如拍手、摇晃身体)。坚持固定的日常流程,抗拒变化。
对特定物品或话题有异常强烈的兴趣(如只玩车轮、记忆地图)。
感官敏感(如对声音、触觉过度反应或异常迟钝)。
二、儿童自闭症早期识别信号
12个月:对名字无反应、不指物、缺乏手势交流。
18个月:不会玩“假扮游戏”(如喂娃娃吃饭)。
2岁:语言能力明显落后,社交互动少。
其他迹象:对同龄儿童不感兴趣,过度关注物品而非人。
三、儿童自闭症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需满足社交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两大核心症状。
评估工具:
行为观察(如ADOS2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
家长访谈(如ADIR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
发育筛查(如MCHAT问卷)。
多学科合作:儿科医生、心理学家、语言治疗师共同参与。
四、儿童自闭症干预与治疗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功能:
1.行为疗法:
应用行为分析(ABA):通过强化策略改善社交、语言和生活技能。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结合游戏促进社交互动。
2.语言与沟通训练:帮助儿童使用语言、图片或辅助设备表达需求。
3.职业治疗:改善感觉统合问题(如触觉敏感)和精细动作能力。
4.结构化教育:如TEACCH方案,利用视觉提示和固定流程减少焦虑。
5.家庭支持:家长培训、心理辅导,帮助家庭建立日常管理策略。
五、儿童自闭症家长注意事项
1.及时就医:若发现异常,尽早到儿童发育专科或精神科就诊。
2.接纳与理解:避免强迫孩子改变,尊重其独特需求。
3.创造结构化环境:固定作息、明确规则,减少不可预测的变化。
4.鼓励社交机会:通过游戏小组或特殊教育班级逐步练习互动。
5.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寻求家长支持团体或心理咨询。
六、儿童自闭症常见误区
误区1:“自闭症是父母冷漠造成的。”
事实:ASD是先天神经发育问题,与教养方式无关。
误区2:“所有自闭症儿童都有特殊天赋。”
事实:仅少数(约10%)在记忆、数学等领域表现突出。
误区3:“疫苗会导致自闭症。”
事实:大规模研究已证实疫苗与ASD无关联。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基因、环境因素与ASD的关系逐渐被揭示。早期筛查技术(如眼动追踪)和个性化干预方案的发展,为改善患儿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可能。
若您身边有疑似自闭症儿童,请以包容心态给予支持,并鼓励家庭寻求专业帮助。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儿科门诊专业看诊:多动症,抽动症,矮小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遗尿症等儿童生长发育,行为发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