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间盘突出是病吗?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普及和生产力的提高,劳动人群逐渐摆脱过去的农耕劳作,向现代化的办公工作环境迈进,而所说的现代化工作,更多指的是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办公,由此也诞生出现在常见的“低头族”、“久坐族”。由于长期的办公室坐姿办公,加上长时间的低头、弯腰、身体前倾、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导致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多。
在此之中,腰痛是典型的代表,不少患者因急性或慢性的腰痛而就诊于医院骨伤科。大部分情况下接诊医生都会拍片检查,此时通过腰椎CT、MR、X光,偶然会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此时部分医生就会按照片子下诊断,给患者扣上“腰突”的帽子。而随着信息化社会医疗知识的相对普及和某些商家对“腰突”概念的炒作,对医学常识的一知半解,导致很多患者是谈“腰突”色变,此时被误诊断为腰突,更是对其心理造成不小的压力。
那么,“腰突”真的那么可怕吗?
谈及“腰突”,这里我们需要分清两个概念,即我们常说的“腰突”究竟指的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实两者是不同的,但不少患者没分清这两个概念,在心理上普遍误认为“腰突”=腰椎间盘突出=腰痛的原因。
椎间盘由外层的纤维环、内层的髓核及上下的软骨终版构成,腰椎间盘突出实际上是一个病理学诊断,主要指的是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妊娠、遗传、发育等因素所引起的外力作用下,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一种病理状态(一般根据突出的程度可分为膨出、突出、脱出、游离),这种状态是人体的一种正常退行性变,就跟人老了长皱纹、血管用久了“生锈”(出现斑块)一样的。
突出不一定会导致疼痛的发生,上了年纪的人拍片检查绝大部分会有“腰突”,只有这种病理状态的加剧压迫神经并导致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此时才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简单来说,就是你的腰痛症状是由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并伴有腿麻才是确确实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患者会问,那如果我的腰痛不是“腰突”来的,那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涉及到具体体格检查及诊断问题,如果腰痛患者查体有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病变椎体棘突旁压痛及沿坐骨神经放射痛、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等,结合影像学,一般就是诊断为真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没有,就需要考虑其他类似的疾病,常见的相关疾病如腰肌劳损、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棘上韧带损伤、棘间韧带损伤、骶髂关节错位、腰三横突综合征等。
那如果确诊后该怎么治疗?
一般在突出不明显的情况下,中医通过保守治疗方法,如松筋正骨、针灸推拿、中药、练功等,改变腰痛部位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或紧张、调整错位的骨头,使局部软组织及骨骼的张力减小,改善症状,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十分严重的腰突,如出现严重的神经压迫症状,导致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经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半年以上)无效或症状进一步加重,建议及时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