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常的经血应该是暗红色的液态血,每次量约30-80ml,超过80ml则是月经过多,一旦伴有血块则可能是月经血量增多,可能有相关的妇科疾病出现,故需要来了解一下它的原因。
1、子宫内膜正常脱落
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脱落的子宫内膜和血液混合在一起,而组成了经血。如果有较大的内膜脱落,即有血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2、与出血量有关
血块跟出血量大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内分泌失调等。
3、淤血造成的
月经有血块考虑是着凉引起,如果身体着凉容易引起宫寒,导致经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长久堆积的淤血就容易形成血块流出。来月经后心情不好,经常着急生气,或是行经期间经常劳累,也会引起气血瘀滞,导致经血出现血块。月经期长时间坐着不活动容易引起血液循环不好,经血不能及时排出体外,月经血在体内长时间堆积,并且血量比较多也会导致血块。
4、子宫肌瘤
如果持续大量血块,持续时间较长,月经量就会明显增多。而月经增多时就需要除外病理问题,最常见的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会导致月经量明显增多,也会导致大血块出现,所以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疾病,女性需要格外注意。
5、子宫内膜问题
少见的子宫内膜病变,该病变在育龄妇女中发生率较高。常见的是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各种类型增生,同样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导致患者在来月经时大量出血,形成血块等。
综上所述,月经期有少量血块时注意饮食、保暖即可,如果出现大量血块,或者长期有血块伴贫血就要引起重视了,建议还是及时到院做好详细的检查,比如血常规、凝血时间、B超、妇科检查,根据结果给予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