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在英国诞生,引起世界的轰动。这一医学奇迹不仅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开启了生殖医学的新纪元。完成该医学创举的英国胚胎学家、也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荣获2010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为了肯定胚胎学家对辅助生殖医学的重要贡献,每年的7月25日被确定为世界胚胎学家日。
胚胎学家,这个在生命起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职业,他们的工作往往不为大众所知,但却影响深远。从最初的体外受精到胚胎的培养、筛选,再到最终的移植,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他们不仅是科学家,更是生命的艺术家,用双手和智慧缔造着一个个新生命。
今天,是世界胚胎学家日,让我们一起向缔造生命的胚胎学家们致敬,谢谢生命起点的幕后英雄们!
今时今日,试管婴儿技术飞速发展,帮助无数不孕不育的家庭缔造新生命。但在许多人眼里,试管婴儿助孕仍然是一项充满神秘的新技术。
精子和卵子从身体取出后是如何培养成胚胎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恒生医院生殖医学科实验室,了解胚胎学家们的工作日常吧。
01精卵的自由恋爱
每天清晨,生殖医学科的取卵手术室里,一台台取卵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胚胎学家们正通过显微镜,全神贯注进行着拾卵操作。他们将卵泡液中的卵母细胞逐一挑选,小心翼翼地转移到培养皿中,静静等待授精。
△拾卵
在另一端的精液处理室内,胚胎学家们对采集到的精液进行优化处理。他们将筛选出形态最好,活力最佳的精子,为卵母细胞的受精提供最优质的遗传载体。
△精液优化
随后,在胚胎学家们的细致操作下,精子与卵子在培养皿中开启了一场生命之舞——这是一场自由而神圣的结合(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接触都充满了可能,每一次融合都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在生殖医学的奇妙世界里,有些精子和卵子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自由结合,面对这一挑战,胚胎学家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娴熟的操作,在显微镜下精挑细选,寻找那些形态完美、活力充沛的精子。通过显微注射技术,使其进入成熟的卵母细胞中,完成受精(第二代试管婴儿)。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02精心呵护的“成长之旅”
随着精卵的完美结合,一个新的生命篇章悄然开启。在最初的3至5天里,这些珍贵的胚胎被呵护在一个模拟母体的温暖而舒适的"家"——培养箱中。这个“家”配置先进的智能化监控系统,确保胚胎在恒温恒湿、无尘无毒环境中成长。系统24小时在线监控培养箱内的温湿度、气体浓度以及液氮罐液面高度等关键指标,为胚胎提供了一个稳定而适宜的生长环境。
通过智能化的远程监控功能,多名胚胎学家能够同时实时观察实验室的设备状态,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迅速响应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这种高效的监控机制不仅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使得胚胎学家们能更加专注于他们的研究和工作,为每一个小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严密的守护。
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胚胎学家们形态学评估每一个胚胎的发育情况,评估参数包括胚胎的细胞数目、大小、碎片、空泡、多核等。这些观察数据不仅为胚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体现了胚胎学家们对生命奇迹的敬畏和对专业责任的承担。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可能性的期待,共同见证着生命从微观到宏观的壮丽转变。
△胚胎发育
胚胎学家们密切关注每一个胚胎的发育情况,同时综合考量准妈妈的身体状况,遴选出最具潜力的优质胚胎,在最合适的时机送回准妈妈的子宫,开始他们新的生命旅程。
△胚胎移植
每一个新生命的背后,都是胚胎学家夜以继日的坚守和呵护。面对日复一日繁琐且高标准的工作,胚胎学家们每天都必须用精准、精细的操作来完成精液处理、卵子收集、受精、培养、冷冻、复苏、移植等等步骤,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作风——默默无闻、严谨细致、高度负责、一丝不苟。
今天,7月25日
世界胚胎学家日
感谢,孕育之路有你,家庭因你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