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后台中经常收到类似的私信,很多抽动症孩子的家长都非常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抽动症能不能自愈?
有些家长认为抽动症不需要治疗,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因为有这种想法,很多人对抽动症放松了警惕,但是实际上孩子的情况很可能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因而很多家长就产生了更大的疑问,“为什么有的孩子抽动症好了,我的孩子就没好呢”。
1
抽动症用不用治疗?
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现代病,并非短期内可以治愈。对于诊断明确为抽动症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的中至重度抽动障碍患儿,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加用药物治疗。对于抽动症患儿早期应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综合治疗成功的基础。
2
抽动症长大了会好吗?
有些家长期待孩子快点长大,认为孩子抽动症的情况到了青春期之后就会消失。然而,事实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部分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以减少抽动的情况,也会找一些技巧来避免抽动的问题。
但是还是有大部分孩子的抽动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
研究表明,抽动障碍的症状可以随着年龄增长和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而减轻或缓解,到成年期时半数患者可完全缓解,30-50%症状减轻,对工作和生活质量无影响,5%-10%的患者症状迁延不愈。
虽然从疾病角度看,长大后抽动症会逐渐趋于“稳定”,不再像小时候那样频繁出现,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生病数年时间里,可能会因抽动症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情绪等,这些问题同样会给他的生活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绝不能把“长大就没事了”当作借口,忽视了疾病的影响,更不能拖延不治坐等自愈,以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3
抽动症状消失就是好了吗?
抽动症状消失可能并不代表疾病完全治愈,再次出现症状也不代表就严重。
抽动症本身就有症状时轻时重、时有时无易反复的特点,抽动症儿童经过治疗症状缓解之后,常常由于内因性或外因性的影响而使症状复发或波动,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避免一些诱发因素:
孩子身体不适(感冒发烧、鼻炎咽炎等炎症刺激)
情绪波动大(学业压力大,受批评之后情绪紧张或玩耍时情绪过于兴奋)
看电视、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
不良的饮食习惯(吃垃圾、油炸、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过多)
家长的频繁提醒、制止等
家长尽量做到从心理上接受孩子抽动症,因为抽动症是神经发育的问题,大部分孩子恢复慢、治疗时间长是不得不经历的一个过程。
不要过度关注和焦虑,因为抽动症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功能、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等,接受疾病的同时也是在接纳孩子。
4
孩子有点不适,是不是药物副作用?
“我家孩子今天有点腿疼,是不是药物有副作用啊”
“孩子有点肚子胀,是不是因为吃药”
孩子身体出现一些不适,并不都是药物的「锅」,毕竟正常的孩子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不舒服。孩子的手酸、腿酸等不舒服也有可能是因为肌肉多次抽动而引起的疲劳感。
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副作用,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为腹痛、恶心、食欲下降等。
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特点为:药物刚服用或者调整剂量初期会出现,后续会随着孩子用药时间加长而慢慢缓解,一般会在2-4周逐渐消失。
所以家长不用太过焦虑,也无需过度研读说明书,药物说明书阐述的是整个群体的总体情况,因此,整体情况供参考,代表着大概率的情况,具体到每个孩子的情况,仍需具体看待。
说明书上的副作用,则是列举了所有的可能性,哪怕极小的概率,无需因噎废食,密切监测就好。
5
症状改善后可以减药吗?
长时间吃药对发育有影响吗?
有很多家长都会担心孩子这么小,长时间吃药会对身体有影响或者影响肝肾功能,所以当孩子症状减轻就会自行减停药。
在这里要跟大家强调一下,治疗过程中,如果不是医生给调整用药方案,家长不要擅自给孩子减停药,即使症状已减轻不少;擅自停药很容易造成症状的反复。在治疗中最忌讳的就是急躁,家长们千万不要过早、频繁更换及停用药物。
其实药物持续治疗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药物从开始服用到达到稳定的药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经常吃吃停停,会影响药物实际的治疗效果。停药后如果症状加重需恢复用药的话,很可能要增加剂量才能控制,甚至出现无效果的情况。
6
家长能够做的事情,有哪些?
(1)及时就诊,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和建议
当孩子出现抽动障碍时及时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由专业人士全面评估、综合治疗。
当孩子的抽动严重到影响生活,给孩子带来很大苦恼时,应该及时地采用药物来控制症状,不能因担心副作用而延误治疗。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好转就立刻停药也是不可取的,应谨遵医嘱,避免疗程不足、或过早停药。
(2)学习抽动症的知识,了解孩子的症状和表现
许多家长对抽动症了解不多。当孩子患有抽动症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机。
在日常生活中,应多留意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明确了解孩子有无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支持孩子,不要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很多孩子第一次抽动发作是心理压力大造成的。所以适当地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还应该带孩子缓解压力。不要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减轻课外负担,避免造成孩子过度紧张、兴奋或者过度疲劳。
(4)与孩子的老师和医生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和进展
与医生、老师多沟通,告知老师孩子的病情,当孩子有不该有的肢体动作时,或有异常发声时,先不要批评,这些都是抽动引起的,不是孩子故意调皮,请老师能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耐心。
7
共患病也要重视
“抽动”是抽动症中最明显的表现,但不是只解决了抽动就好了。
在临床中,大部分抽动症患者(79%)都伴有各种共患病,而这些共患病对儿童的损害往往要比抽动症本身严重得多。
如果把抽动症比作是一座冰山,那么海平面上方是大家都可以看到的抽动症的肢体和发声症状,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共患病的存在使抽动症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治疗上也更加困难,造成的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所以,从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更要重视评估和发现抽动症的共患病,不仅要看到表面上的抽动症症状,还要看到深层被隐藏起来的心理抽动症以及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