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孩子比较。
如果比同龄孩子的平均身高矮5cm以上,或长期坐在班级前两排、发现衣服裤子穿了两三年也不见短等情况,就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评估他的身高、体重、第二性征发育等~
今天,省医药院附属医院李丽曼医生给大家支个招,让您一眼就能看出自家孩子的身高水平。
矮个儿
如果担心孩子是矮小症,除了量身高,更准确的监测方法是看骨龄(骨骺闭合情况)。不过,太小的孩子还看不出问题,到了4岁以后才可以做骨龄检查。
一般来说,4岁至青春期前,可以每年做一次骨龄检查;进入青春期,每6个月检查一次,性早熟的孩子可以每4-6个月检查一次骨龄。
如果10岁的孩子,骨龄检测只有8岁,那孩子就有点晚长,可以等一等。但假如骨龄已经12岁了,那就不妙,得干预治疗了。
医生提醒:
3~12岁是孩子最终身“定型”最重要的阶段
4~10岁是矮小症的最佳治疗期
此时骨骺的软骨细胞分化增生活跃,对治疗的反应更敏感,孩子的生长潜力更大生长效果更好。越早了解骨骺闭合情况,越早干预,孩子长高的可能性越大。
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矮小症孩子都能恢复正常身高。如果错过了黄金期,孩子有可能一辈子长不高了。
还有不少家长误将矮小症当成“晚发育”,等孩子十四五岁时才来治疗。一般这个时候,骨骺接近闭合,身高已经大致定型,再怎么折腾用处都不大了。
小提示:
如果孩子的骨龄偏大1年以上,就算目前身高比较高,也需要密切关注,因为他们的生长潜力变小了。尤其是伴随性早熟或青春期快速进展的儿童。
父母矮
做好这三点,孩子也能长高个
影响孩子长个的主要原因中,遗传虽然占70%以上,但是睡眠、运动、营养等后天的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做好以下几点,个矮的父母也完全能养出高个孩子。
养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
饮食方面注意少吃高胆固醇食物,保证蛋白质摄入,多吃蔬菜,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吃太多、太好而导致肥胖、性早熟的不在少数,而性早熟会导致孩子长不高。
一旦孩子有性早熟的迹象(女孩子8岁前出现乳房发育,10岁前月经初潮,男孩10岁前出现喉结、声音变粗甚至遗精),要尽快去医院检查。
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如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
但不是运动时间越久越好。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10分钟也就足够了,再大点的孩子集中运动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
另外,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做好孩子的生长监控,让孩子实现身高的逆袭!
小提示:
记住,在不同的年龄段,正常的身高增长速度是不同的。婴幼儿期,出生第一年可增长约25-27cm,第二年可增长约10-12cm,第三年可增长约7.5cm。
学龄期至青春前期,增长速度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5-7cm/年。
到了青春期的快速增长阶段,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男孩子最快可以长到>10cm/年。
如果青春期一直没有出现身高快速增长,或青春期间身高增长<5cm/年,都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