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矮小症究竟是怎么得的?

李丽曼医生 发布于2023-03-08 13:07 阅读量156

本文由李丽曼原创

  儿童矮小症究竟是怎么得的?新的学期你的孩子是否还坐在班级的前两排?是否还穿着去年的衣服和裤子?是否每年身高增长都没什么大变化?是否比同龄的孩子矮半头?

  出现这些情况,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了,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矮小症。

  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者低于身高曲线的第三个百分位,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医学上就称为矮小症了。

  儿童患矮小症都有哪些表现?参考以下情况提示患儿

  ①儿童的生长速度3岁前小于7厘米/年;

  ②3岁到青春期小于5厘米/年;

  ③青春期小于6厘米/年。

  儿童矮小症的原因是什么呢?

  þ 内分泌性矮小

  生长素缺乏、甲状腺素低下等,可通过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和检测甲状腺素确诊;

  þ 遗传性矮小

  除了少数能查出家族中同患某种疾病外,多数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þ 营养性矮小

  多见于长期慢性病,慢性炎症消耗生长激素,影响孩子长高。消除慢性炎症是改善营养性矮小的有效措施;

  þ 染色体疾病

  特纳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可查染色体;

  þ 体制性青春期延迟

  就是所谓的“晚长”,这类孩子多有家族史,且生长曲线正常,如有疑似,需定期检查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需排除其他因素。

  儿童身材矮小对以后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的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性格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影响孩子未来的升学、择偶和就业,不少职业对身高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国外的相关研究证实,矮小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更容易被欺负和排斥,也更容易导致自卑和抑郁。

  一般最好的干预时间是4-6岁。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分化及增生就越活跃,生长空间越大,对于改善治疗的反应越敏感,生长效果越好。

  一般女孩骨龄超过15岁,男孩17岁,骨龄接近闭合,生长潜力越小,干预的效果就会降低。

  提醒:家长应该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状况。一旦明确孩子身高显著落后于正常群体范围,一定要尽早检查,尽早干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