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或能危害孩子健康!家长的应对方式很重要

李丽曼医生 发布于2022-08-02 15:58 阅读量572

本文由李丽曼原创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小属于正常现象,的确在2岁左右部分儿童在夜晚无法控制而尿床是正常的,但如果超过一定年龄还出现这种现象,就要警惕孩子的身体可能存在隐忧,比如:“儿童遗尿症”。

1.jpg

哪些情况需要考虑诊断遗尿症?主要包括以下4种情况:

①年龄≥5岁(反应儿童尿控能力的发育);

②睡眠中不自主排尿(不能从睡眠中醒来、无意识);

③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除外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

④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遗尿症不处理,危害非常多!

儿童遗尿症的发生,对孩子和家庭来讲,都是沮丧的经历。儿童时期的遗尿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孩子们的夜间休息和生长发育,还会成为他们正常社交的阻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要及时治疗,最好在学龄前开始,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明确病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a.jpg

家长发现孩子尿床应该怎么办呢?

1.及时了解尿床频率

如果偶尔尿床,那么可能是孩子的神经发育还没有完善,不必过于紧张;如果频率达到1周2次以上,就要带孩子及时去正规医院的儿童发育行为科、泌尿科、肾病内科等进行就诊。

2.调整作息习惯

建立家庭规律作息时间,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

5.jpg

3.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部分家长可以尝试用闹钟唤醒。同时,建议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排便时不看书,不干其他事情。如果孩子有便秘,几天才大便一次,大便干的情况,应同时积极治疗便秘。

4.奖励机制

家长应在医师的帮助下树立家庭战胜尿床的信心,对孩子控制尿床的行为予以奖励,不断强化正性行为。家长不应责备患儿,应该多一些鼓励,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自己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遗尿症可影响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孤僻等心理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如果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进一步相关检查、诊治。

最后提醒广大家长:尿床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进行对比,可以在孩子不遵守约定时教育孩子,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尿床而生气,不能因为尿床而惩罚孩子,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