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弄眼爱搞怪,可能是得了这个病!

李丽曼医生 发布于2022-07-15 14:18 阅读量140

本文由李丽曼原创

你是不是看到过孩子他总是眨眨眼,吸鼻子?

你是不是总是看到孩子他不自觉地耸耸肩膀?

你是不是总是听到孩子咳嗽,或者清嗓子?

你是不是担心过孩子有抽动症?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你了解多少?

抽动症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儿童行为问题,其早期发现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大部分的抽动症患儿,并不是大家在电视中所看见的四肢抽搐,而是从一些微小的局部抽动或无意义发声开始的。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临床上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小动作’,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就要小心抽动症了。尤其是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

很多家长认为,“不就是小动作吗?长大肯定就好了。”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便是依靠治疗痊愈的孩子,在康复之前也会受到很多影响。

1.影响外观、危害自信心或自尊心;

2.影响注意力,抽动导致注意力分散,长期慢性抽动影响学习状态;

3.影响功能,诸多功能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干扰,较多动作无法完成,特别是精细活动,抽动症会对运动协调性、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

抽动症仅为一种症状,较多抽动症疾病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更大,比如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脑炎等,不仅会引起抽动症,还会造成脑部严重损伤。

为什么孩子会有抽动症?

抽动障碍的致病因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家长可以尽量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

1.不适当的家庭管理方式,父母比较严格,给予孩子的压力较高;

2.合并感染,如感冒、过敏、拉肚子等;

3.沉溺手机或电脑游戏,引起过激的情绪波动;

4.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如单亲家庭,或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

5.心理和情绪过于追求完美;

6.不良的饮食习惯,喜欢喝兴奋性饮料,如茶,咖啡,喜欢吃巧克力等。

出现抽动了怎么办?

抽动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去看待孩子的抽动动作,当作是一个警示信号。

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他的学业、环境、压力等等,反思家长和孩子的互动,有没有什么可以调整的地方。如果孩子动作或者发声的抽动情况太严重了,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有与人交往产生了影响,建议带孩子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