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孩子得了多动症该怎么办?

李丽曼医生 发布于2022-07-08 15:48 阅读量154

本文由李丽曼原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之一,约6%的学龄期儿童会发生ADHD,且男孩发病较女孩多。ADHD可持续影响患儿的认知、情绪、行为、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ADHD患儿的症状可持续到青春期和成人期。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了。一般认为ADHD是在生物-心理-社会诸方面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疾病。就以往研究表明,ADHD患儿的大脑皮质发育一般比正常人晚3年以上,于是研究者推测大脑皮质的发育与ADHD的发病机制有关。同时脑功能学实验研究表明,ADHD 患儿前额叶皮质(大脑前部)局部血流量较低,即说明他们的前额叶功能与健康人存在差异。

而大脑前额叶与人的执行功能有关,执行功能又包括工作记忆、控制冲动、反应抑制、心理灵活性以及动作产生和监控等一系列功能,ADHD患儿额叶功能不全导致执行功能较健康人差,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部分ADHD患儿总是“注意不集中”或者“动个不停”了。

孩子得了多动症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认为,多动症不一定是个病,孩子大了自然会好些。其实不然,多动症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自然预后并不乐观。医学研究的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仅极少多动症患儿可自愈,约占10-20%。70%患儿的症状可延续到青春期,30%可延续到成年,而且未经有效治疗,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损害学业,社会功能和自信心的发展。目前医学界一致的看法是:多动症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如何早期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孩子得了多动症往往不能早期去医院进行诊治,病程多在3-4年才来就诊,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这样的结果与家长对多动症不了解、不认识、不重视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怎样去早期发现呢?这里告诉家长要观察的一些问题。

1、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是否在幼儿园或小学出现?

2、这些行为是否比其他同年龄同性别儿童发生的更频繁、更严重?

3、这些行为是否持续存在(至少6月以上)并难以控制和改变?

4、这些行为是否发生在多个场合而不只发生在一个地方?

5、这些行为是否明显导致孩子的学习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如果以上五个问题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要高度怀疑是否得了多动症,需要及早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