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矮小症儿童约占3%,严重影响中国儿童成年后的身高。但大部分学生家长对矮小症缺乏必要的正确认识了解,并存在不少误区,以致错过最佳诊治时机,抱憾终身。那么【】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有哪些误区?

矮小症,家长对于自己孩子身高常见4个误区,需要注意!
1、盲目等待,认为孩子还小,该长高的时候自然会长。
孩子正常生长发育规律:3岁时与最终身高以及相关达80%;如果您孩子在3岁时未能追赶上其他正常培养孩子身高,终身高有可能存在同样落后。晚长现象已经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不能盲目认为这个孩子身高是晚长了,盲目等待。
2、父母高,孩子身高不会矮
孩子的身高受很多重要因素影响:遗传、环境、内分泌疾病等,遗传风险因素只占 70%左右,还有30%左右由其他主要因素造成影响。因此父母高,孩子的身高不一定高;父母矮,孩子身高也不一定会矮。如果孩子在5岁时身高不达标则须及时到相应专科咨询就诊。

3、孩子健康检查结果正常,就是身高矮小,不需进行身高干预治疗
常规管理检查结果正常但身材矮小,临床上称为特发性矮小,是儿童期导致矮身高的最常见原因,包括家族性矮小等。特发性矮小的儿童行为如果不及时有效接受干预治疗,成年后的终身高大部分也是非常落后的。
4、轻信增高广告,增高药
家长千万不要相信非正规渠道的增高广告而选择增高保健品和器械。很多增高药通常使用含有性激素和其它不明成分,往往会直接导致孩子的骨龄提前成熟,长高的潜力不断降低,从而导致许多孩子终身高矮小。
再次提醒,孩子个子不高的家长,应给孩子做好定期体检,并加以记录,观察到了孩子身高增长速度发生变化时,建议每3~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孩子比同龄人矮一头,就需要进行身高干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