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他们虽然不聋,却对周围的声音不理不睬,他们虽然不哑,却不想跟你有任何的交流,他们虽然能看见,却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这样,通常会误认为孩子只是性格孤僻而已。

其实,这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自闭症,因为他们拒绝同外界接触,总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大家也会叫他们是“星星的孩子”。
关于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神经系统生长发育阻碍,而不是精神实质或心理问题。自闭症会危害孩子脑部发育,造成孩子在见到,听见或感受到事情时造成的体会,与其说一般群体不一样。有自闭症的孩子,在社交媒体,语言表达或者非语言表达的沟通交流,个人行为等领域会呈现出出现异常。但是,自闭症的明显水平因人有所不同的,有的孩子很有可能由于自闭症而直接影响课业,但有的却有特别天资。
一般来说,自闭症具有三个主要的行为特征,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的异常。当孩子出现以下三个特征时,就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自闭症三种表现?
1.社会交往能力及行为异常。
在婴儿期常躲避目光接触,对语言缺乏兴趣,对人缺少亲近感,对家人或陌生人都没有明显的依恋感。
2.言语发育障碍。
多数自闭症患儿在呀呀学语的时间段就会表现出异常,在5岁以前仍缄默不语,即使有语言产生,也会表现出很多异常,如无意义的言语或刻板、延迟性的模仿。

3.异常的行为模式。
自闭症患儿对环境存在着不寻常的反应,如刻板地要求环境一成不变,刻板地遵循常规或重复某一个动作。喜欢做一些特殊的游戏,如玩水、撕纸等。
应该如何治疗?
1.早发现,早干预
年龄越小,神经发育的可塑性越强,疗效与干预的开始时间密切相关。经常见到家长因不能接受疾病,所以很晚带孩子就诊或者就诊后没有去训练,以致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期,让人扼腕叹息。所以只要发现婴幼儿存在可疑的孤独症症状,要立即开始就诊评估和干预。
2.个体化治疗干预
孤独症为长期慢性疾病,每个患者发育水平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情绪行为症状表现及程度不同,共患病不同。因此,对于每一个患者,都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患者所需的个体化的长期系统干预。
3.选择科学有效的干预
此类疾病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清晰,目前没有任何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家长们切勿因求治心切而盲听盲从,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目前,对于孤独症主流的干预方式有ABA(应用行为分析)、感觉统合治疗、早期丹佛模式、作业治疗、团体治疗、自然发育行为干预、父母介导的干预或父母管理训练等等。
综上所述,如果怀疑孩子得了孤独症,应尽早带孩子去给专业人士进行诊断,确诊后尽早进行早期干预。一般来说,越早开始干预,效果越好,同时注意要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孩子的干预方法,并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