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会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吃饱过后或是空腹太久引起的腹部疼痛,但是有的人认为腹部疼痛是特别小的一件事情,所以不是很重视,但是一旦查出有溃疡了,才会感觉到非常的后悔,因为胃肠道的溃疡比较难愈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是什么?
胃溃疡是胃壁黏膜受损,造成黏膜损害的原因可能与细菌感染、胃酸过多、药物刺激、吸烟、饮食习惯不良,以及心理压力有关。若患胃溃疡,患者会感到腹部疼痛,痛感约在进食后半小时左右发生;如果在疼痛发生后进食,患者会感到疼痛加剧。除了腹部疼痛,胃溃疡还会造成出血、休克,甚至还与胃癌有关。
十二指肠溃疡是什么?
若溃疡状况出现在十二指肠近幽门处之肠壁黏膜,即称为十二指肠溃疡。至于疼痛表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会在饥饿时感到腹部疼痛,与胃溃疡不同的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疼痛时进食反而可舒缓不适感。在致病原因、症状、预防、检验及治疗方面,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大致相同,两者差别在于发病位置与疼痛表现,以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较无关联。
常见并发症
出血
除了腹部疼痛,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还造成出血,患者会出现吐血、呕出咖啡色物体或解出黑色粪便的状况。严重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四肢冰冷,乃至于昏倒休克,若有以上症状,须立即将患者送医治疗。幽门阻塞。
若溃疡发生在连接胃部与十二指肠的幽门附近,溃疡处结疤后就会导致幽门阻塞,影响消化过程,患者会有人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穿孔
这种病症发生于胃部,如果溃疡状况持续深化,进而穿透胃壁,患者的上腹部会感到持续剧痛,且痛感常扩及下腹部。此外,因为胃中物质可能经孔洞流入腹腔,患者也可能因此感染腹膜炎,产生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致病原因
幽门螺旋杆菌
胃溃疡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机率有70~90%,其感染率在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中更高达90%以上,这种细菌会分泌毒素,伤害胃部与十二指肠黏膜。此外,幽门螺旋杆菌也是胃癌的主要成因之一,有研究发现,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提升罹患胃癌的风险。
胃酸分泌过多
某些疾病会使人体分泌过多胃酸,但这种案例较少,相关疾病如胃泌素瘤、囊肿纤维症、副甲状腺机能亢进 等,当胃酸变多,肠胃受侵蚀的机率就会增加。
药物刺激
药物不只能治病,也可致病。以消化性溃疡来说,若未遵照指示使用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类固醇、阿斯匹灵等药物,肠胃黏膜可能因此受损。
吸烟
吸烟会使胰脏分泌胰液(具中和胃酸效果)的效率降低,提高肠胃被胃酸腐蚀的机率,且吸烟者胃部中的幽门螺旋杆菌密度也较高。
饮食习惯不良
事实上,辛辣食物会伤害肠胃黏膜,而咖啡、红茶、绿茶、可乐、汽水等刺激性食物也是肠胃的敌人。此外,糯米类制品如年糕、粽子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可能加重肠胃负担,食用后可能造成肠胃不适。有些人用餐不定时、不定量,习惯暴饮暴食,久而久之,也会提升患病风险。
压力、负面情绪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或负面情绪,肠胃黏膜血液就会循环不良,影响黏膜的防御能力,提高发病风险。除了以上常见原因,家族病史、遗传基因也可能是导致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