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性朋友在性生活中,偶然发现自己射出的精液一直是果冻状的。到网上一查,有的人说果冻状的精液很正常;有的人说这是精子不液化的表现,可能会影响不育。究竟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正常的精液射出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正常男性的精液射出时,呈现的是粘稠液态状,而后会瞬间凝固为果冻状的凝块,在10~20分钟后开始液化变成稀薄的液体,这时精液中活力比较强的精子就会通过尾部游动到女性子宫。如果男性精子液化不完全或者不能液化的话,会严重影响精子的活力,精子流动收到限制后,就会造成男不育的现象。据统计,精液不液化可达男性不育病因的42.65%。
精子不液化的患者,除了精液在20分钟内不液化仍呈现胶冻状以外,可能还会伴随这几种症状:
●小腹及会明部有固定性疼或隐痛,出现射精困难的症状,伴有射精疼痛、血精等表现;
●阴囊及睾丸发凉或冷感;
●性欲旺盛,易兴易泄;
●出现阳痿、早泄、遗精等现象;
●周身困倦,精神状态不佳;
●神经衰弱,如说失眠、心悸、头晕、易疲劳等。
导致精子不液化的原因是什么?
1. 前列腺炎症:本病患者中有90%患有前列腺炎,而在前列腺炎患者中有12%出现了精液不液化症。
2. 内分泌紊乱:各种原因引起睾酮水平减低均会影响前列腺的正常分泌功能,使其液化因子分泌减少而出现精液的不液化。
3.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前列腺缺如或发育不良,可致精液不液化,往往与精液量过少同见,但临床较少见。
4.精液不液化还可能与女性生殖道的环境变化,如体温、阴道pH值以及阴道内的各种酶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精子不液化的情况发生,平时注意:避免抽烟、喝酒、熬夜、久坐这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更不能挑食、偏食,要营养均衡,尤其是要避免缺乏锌、镁等有利于精液液化的微量元素。如果确实是因为其他疾病引起的不液化,如: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