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逆境到巅峰:丁宝坤教授的向阳人生

丁宝坤医生 发布于2025-10-28 02:31 阅读量90

本文由丁宝坤原创


丁宝坤,1941年3月12日出生于辽宁沈阳,2019年10月南下深圳,创建深圳美灵星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至今一直奋斗在诊疗的一线。她是中国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的泰斗级专家,精神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她的一生,是一部用毅力和信念书写的传奇,是一段逆境中开出的芬芳花朵。

命运多舛,三岁便与富贵道别

丁宝坤三岁前的童年,曾奢华如梦。父亲是伪满政府的法官,家中富足,蛋糕、巧克力不绝于口,甚至连日本军官都送来过西式洋裙。然而,命运却在她最无忧的年纪,突然转向。那一年,父亲因为与地下党女护士的接触,被说服加入革命,毅然离家投身火热的革命事业。从此,丁宝坤和母亲相依为命,富贵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在那些动荡的岁月里,幼小的丁宝坤亲历了贫穷与战争的无情。她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出困境。年幼的她在寒冬清晨五点起床读书,一个人搬着小桌子到院子里借着微弱的天光学习。沈阳的冬天,冷到泼水成冰,丁宝坤披着母亲的一件大棉袄,手冻得通红,却不曾停下翻书的手。有一次母亲心疼她,没叫她起床,她醒来后哭得撕心裂肺,懊悔自己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从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动荡童年,乱世中的坚韧希望


1948年,家里生活愈发艰难。母亲对她说:“三姥年纪大了,妈妈身体也不好,为了你能读书,妈妈要改嫁了。”养父是个小商人,虽然担起了家庭经济的责任,但脾气不好,常无缘无故发火,甚至掀翻饭桌。每到深夜,丁宝坤都会偷偷跑到院子里,望着满天星斗默默流泪。她渴望回到生父身边,但又知道自己必须坚强,因为母亲和年迈的三姥需要她。

她用瘦弱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担。12岁,她考上沈阳市第29女子中学,暑假去五三公社打零工,拔草、间菜,用挣来的菜苗换回母亲的微笑。13岁那年,母亲病倒,她借来手推车,独自一人把母亲送到医院,望着女医生为母亲看病时的身影,她在心中默默许下愿望:“我要成为医生,让母亲不再受病痛折磨!”

寒门学子,逆境中成长为光


凭借优异的成绩,丁宝坤考上了沈阳二中——当地最顶尖的重点中学。每天徒步往返两小时,她依然全力以赴。她不仅努力学习,还用零花钱为同母异父的两个妹妹做新衣服。她不会裁剪,就用旧裤子作模板剪出布料缝制,妹妹们过年有了新衣,而她自己却穿着打满补丁的旧衣从初中到高中。

然而,命运再次戏弄了她。1957年,她因生父曾是伪满政府法官的身份,在考大学时被政审刷下(不允许她报考大学)。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大专院校锦州医学院录取,但这未能动摇她改变命运的决心。在报到那天,她告诉自己:“三年的大专,我要学完本科的内容!”

她没有钱买书,就去图书馆一字一句地抄书;没有多余的钱吃饭,她就以学习填饱精神的饥饿。她拒绝浪漫与聚会,把青春的每一寸光阴都献给了读书。常年的营养不良让她患上肝炎,但她依然顽强自学,誓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撑起家庭,孝心与责任的延续

大学期间,家庭的重担一刻未曾放下。养父去世,母亲重病,两个妹妹年幼无依,她不得不向生父求助。生父家境拮据,却被她的信念打动,召集全家开会,每月给予她30元生活费。丁宝坤用这笔钱节衣缩食,也总会寄一部分回家。即便如此,她始终保持坚韧,毕业后,她将全部工资交给母亲,自己不留一分钱。

为了让母亲安度晚年,丁宝坤倾尽全力,为她治病、护理,甚至连急救都一手包办。母亲活到了64岁,离世时,丁宝坤无怨无悔:“我做了该做的一切,母亲走得平安,我心中没有遗憾。”

事业辉煌,逆境中开的花最芬芳


丁宝坤用顽强的意志突破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中国精神医学界的顶梁柱,培养了无数学生,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希望。她的坚韧与善良不仅让她成为医学领域的泰斗,也成为人们心中的灯塔。

她的一生,是逆境中的成长之歌,是无悔的奋斗诗篇。她告诉每一个人:无论命运如何坎坷,只要心怀信念,始终向阳,终会看到希望的花开。

丁宝坤教授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困境不是终点,努力才是通往光明的桥梁。她如同冬日里的一束暖阳,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改编:星小乐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