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与抽动障碍发病有关系么?

陈言钊医生 发布于2023-09-18 07:39 阅读量735

本文由陈言钊原创

心理因素与抽动障碍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抽动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方面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环境、遗传、神经、心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儿童抽动障碍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心理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抽动症患者中,许多人都经历过心理创伤,如家庭关系紧张、离异、情绪激动、长期过度玩游戏等。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从而引起抽动症状。此外,长期生活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或者经常受到惊吓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抽动症状的出现。

有研究对814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12.4%的患儿有家庭环境不良,如父或母死亡、离婚或不和等。48.5%的患儿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如溺爱、冷淡、粗暴、歧视等。48.7%的患儿老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欠妥,如厌弃、放任自流等。总之,不良的社会环境、家庭不和、父母性格不良或有其他心理障碍者、长期寄养于不良条件的家庭、学习负担过重、过度紧张、精神压力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

另外,儿童抽动障碍发作时行为异常,令患儿常常遭受到同伴及周围人的讥笑,使他们变得自卑与恐惧、情绪多变、焦虑、抑郁、易怒,并且容易出现学习困难及心理方面的问题。所以,心理因素对抽动障碍发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治疗用药的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随着心理治疗后患儿性格及行为逐渐好转,抽动症状也会相应地好转。

因此,心理治疗是抽动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达到缓解抽动症状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孩子预防和治疗抽动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