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梦境之中---您了解“睡行症”么?家长一定要看!

陈言钊医生 发布于2022-06-01 07:55 阅读量3681

本文由陈言钊原创

80后老北鼻们还记得那款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小游戏《梦游先生》吗?在游戏中玩家要做的就是让经常梦游的Mr.Snoozleberg安全的回到他的住处。从热闹非凡的大都市到浩瀚无边的海底深处,从机关重重的游乐场到危机四伏的动物园,有很多障碍会惊醒他、伤害他,所以玩家要去帮他提前排除可能遇到的危险。梦游先生行走在梦境之中,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梦游”,医学上也称为“睡行症”。


您了解梦游么?梦游到底有没有危险呢?对于正在梦游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的内容,家长一定要看!




什么是睡行症?

       

睡行症,习惯称为梦游症。指一种在睡眠过程尚未清醒时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发作时难以唤醒,刚醒时定向障碍,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儿童比成人多见。男性多见,有些患儿伴夜惊症和遗尿症。父母看到孩子睡行可能会感到惊慌,但需要明白,这不能说明孩子一定患病或有医学问题。大多数儿童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再出现睡行症。



睡行症有何症状?

       

睡行症通常发生在前半夜。患儿可表现为睡眠期间爬行、行走、奔跑或说话,可能会试图开始穿衣或走出住所等。此时患儿可能睁开双眼、表情茫然,不会对家人的询问做出回应。


一次发作可持续几秒至若干分钟,多为10-20分钟,发作结束后会在自己床上或住所的其他地方重新入睡。无论是即刻清醒或次日醒来均不能回忆。



需接受检查吗?

       

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护人员通过了解患儿行为和查体,并可能需要一些检查,以确认这不是由其他情况导致,从而综合判断是否为睡行症。若儿童频繁睡行或有下述症状,医生很可能会安排检查:


●睡眠期间大声打鼾或气喘吁吁


●尿床(若此前一般不会夜间尿床)


●每晚睡行发生≥2次


●癫痫发作;即脑部出现异常的电活动波,可让人昏倒或者做出奇怪的动作或行为

       

实验室检查以多导睡眠监测、视频脑电图监测为主,有助于明确诊断。




孩子睡行时家长能做些什么?

      

需确保孩子此时不会受伤,此时不应该试图制止或唤醒孩子,而应温和地引导他回到床上。安全措施如下:


●夜间锁好门窗,以免孩子出去。


●确保孩子不睡上铺。


●清除孩子床上或卧室中尖锐、易碎或危险物。


●在孩子卧室门口或楼梯顶端安装安全门。


●保证地面上没有物品会让孩子绊倒和跌倒。



需要针对睡行症的其他治疗吗?

      

可能需要。大多数儿童不太经常发生,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再出现睡行症。但是若睡行症经常发生,而且造成了问题或没有随年龄增长而消失则需要治疗。治疗可包括:


●药物


“计划性唤醒”行为计划–请每晚在特定时间唤醒孩子,让其保持片刻清醒状态。



睡行症可以预防吗?

      

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儿童更常发生睡行症,如睡眠不足或发热时。确保孩子睡眠充足或许可以预防睡行症,因此请尝试遵循有规律的睡眠计划。3-5岁儿童每日睡眠时间一般为10-13个小时(包括小睡),较年长儿童是每晚9-11个小时,青少年应为8-10个小时。若孩子难以入睡或夜间睡眠质量欠佳,可尝试以下措施:


●设立固定的就寝时间和就寝习惯。


●上学日和假日都在大致同一时间就寝和起床。


●在就寝前的1小时处于安静时刻,避免高强度活动。


●保持其房间安静而黑暗。如果孩子怕黑,请使用弱光小夜灯。


●不要在其卧室放置电视机。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