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盆腔综合征诊治最新推荐-PPS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冯强医生 发布于2025-02-24 10:00 阅读量26

本文由冯强原创

PPS的治疗

1.治疗原则

PPS的治疗原则是个体化综合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精神心理治疗局部微能量治疗、镇痛治疗等。同时强调相关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教育。药物治疗中不推荐使用抗生素治疗。

2.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不同临床症状选择对症治疗方法,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包括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的评估还应基于症状的改善程度。

1)一般治疗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供心理咨询、行为指导等。同时,应指导患者避免饮酒,忌食辛辣、刺激性等食物;避免憋尿、久坐,注意保暖,适当锻炼及规律性生活。

2)药物治疗

常采用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植物制剂和M受体阻滞剂等治疗。一般采用口服给药,但部分患者经直肠给药也具有一定效果。


①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通过改善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平滑肌痉挛而改善下尿路症状和疼痛症状。α-受体阻滞剂的疗程至少应在12周以上。在治疗期间,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


②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使用此类药物通常被认为是经验性用药。主要是针对一些疼痛和不适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5α-还原酶抑制剂:5α-还原酶抑制剂如非那雄胺可改善患者排尿症状和疼痛症状,但一般不推荐用于PPS。如患者年龄偏大且合并梗阻症状或伴有血精,可以根据病情使用,但需要排除前列腺癌。


④植物制剂:植物制剂具有抗非特异性炎症、收缩膀胱逼尿肌和舒张尿道平滑肌等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状态从而改善症状。


M-受体阻滞剂:对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但无尿路梗阻表现的患者,如仅有尿急、尿频和夜尿增多等症状,可以尝试使用M-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如有明显效果可继续使用。


⑥镇痛剂:如果使用单一的镇痛药不能有效的改善症状,临床上可以考虑使用神经性药物。同时,建议患者至疼痛管理中心进一步治疗。

⑦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合并抑郁或者焦虑症PPS患者可以同时联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或苯二氮卓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⑧中医中药:中医中药治疗需遵循辨证施治原则。多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和排尿通淋等作用的药物。

3)其他治疗

①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按摩需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针对部分患者可以考虑采用一。联合其他治疗可有效缩短病程。

②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通过松弛痉挛的骨盆区肌肉并改善其协调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会阴部不适及排尿等相关症状。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电磁疗法、针刺、胫后神经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③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专门治疗盆底肌肉的病变,或者治疗肌筋膜疼痛。

④热疗:热疗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产生的热力效应作用于前列腺及周边组织,通过加快前列腺及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而有利于消除前列腺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和水肿、改善骨盆区肌肉痉挛等。目前治疗途径包括经尿道途径、经直肠途径或经会阴途径。热力来源包括微波、射频等物理方法。

⑤微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LE-ESWT):LE-ESWT是一种以冲击波为应用介质,通过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对生物体产生特殊生理作用的非侵入性疗法。低能量冲击波主要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变前列腺局部氧化还原失衡等途径减轻前列腺局部炎症,以达到缓解疼痛症状目的。

⑥精神、心理治疗:心理干预可针对疼痛本身或减轻疼痛,表现为在疼痛患者仍可获得功能改善、情绪稳定等,有助于部分患者缓解症状。

PPS的健康管理

该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患者往往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患者对该疾病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对PPS患者加强科普,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适度的运动、规律的性生活、饮食方面注意少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憋尿和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等均被认为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转归具有强烈的影响,治疗过程中调整患者心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对患者对患者进行规律随访,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效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督促患者加强自我管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