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40岁的特别礼物

张筱茵医生 发布于2020-04-25 08:04 阅读量7158

本文转载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在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做了结肠镜检查,发现了多个肠道息肉,最大的2cm,住院进行了切除。过程轻松愉快,我和多位医生进行了交流并查阅资料了解了一些结肠镜和消化道健康的故事,写出来与各位分享。内容包括:结肠镜有趣的发明历史;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做结肠镜手术的经历。





结肠镜有趣的发明历史

1966年,英国华裔教授高琨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指出高纯度的玻璃能够用于传递信息,这种通信叫做光通信,后来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并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信息领域。在他的推动下,美国的康宁公司(就是现在锅卖得很贵的那家公司)制造出了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柔软玻璃丝——光导纤维。



1968年,有两位年轻的美国胃肠外科医生,新谷弘实(Hiromi Shinya)和威廉沃夫(William Wolff),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敏锐地察觉到肠道息肉和肠道肿瘤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如果能早期切除肠道的息肉,也许能避免肠癌的发生。可惜并没有一种仪器可以进入弯弯曲曲的肠道。



第二年的一次新材料展会上,这两位医生摸着柔软的光导纤维激动不已。他们有个天才的想法,用这种材料做一种柔软的内窥镜,便可顺利通过结直肠的三个明显的弯曲,观察整个结直肠道有没有肿瘤和癌前病变,甚至可以用钢丝套圈或者微型手术刀直接切除早期的肠道病变和肿瘤。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后来的医学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30%至50%的人群会有肠道息肉,约2/3是腺瘤。腺瘤在历经5、10和20年后,癌变的风险约为2.5%,8%和24%,也就是说,随着年龄增加癌变风险也会增加。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去工业化阶段,并没有医疗器械制造商愿意帮助这两位年轻医生实现他们的伟大想法。于是,新谷弘实带着光导纤维登上了飞往老家日本的飞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制造业像今天的中国制造业一样昂扬向上。只要有好的想法,就不缺乏有才华的工程师将其变成现实。新谷找到的是新锐光学设备制造商——奥林巴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3个月后,新谷和威廉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结肠镜检查,并用钢丝套圈切除了检查中发现的肠道息肉。而奥林巴斯,至今依然牢牢占据着全球结肠镜市场的七成份额。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1975年 肠镜发明者 新谷弘实和威廉沃夫

新谷和威廉完成了一例又一例结肠镜检查,并将这一技术教给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奥林巴斯等肠镜制造商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1983年电子结肠镜诞生了,医生可以通过电视显示屏来观看结直肠道的情况,这让肠道息肉更容易被发现。同时,高频电切的钢丝套圈进行息肉切除操作时,更加方便且不易出血电子结肠镜发明的两年后,1985年,美国总统是风度翩翩的罗纳德.里根。例行体检中,医生发现里根的血红蛋白偏低(轻微贫血),并且有大便潜血的症状。他花了几个月时间说服了里根的夫人,继而说服了宠妻狂魔里根同志尝试一项刚刚诞生不久的新技术--电子结肠镜检查。检查发现里根总统结肠最末端有一个肿瘤。第二天,里根就进行了权力移交和外科手术,切除了肿瘤和一段结肠。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一周后,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外科主任史蒂文·罗森博格(Steven Rosenberg)向媒体宣布了病理报告的结果,由于发现得早,总统的癌症组织已经被完全切除,身体中没有癌细胞,他已经被完全治愈了,不需要化疗。

里根总统的肠癌治愈的故事彻底把结肠镜检查推到了公众面前,结肠镜检查和结肠镜手术迅速在美国的医院中普及,同时也推动了美国卫生体系把结肠镜检查放入了50岁以上的体检当中,从此美国有句俗话:没有胃肠镜检查的体检都是耍流氓。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