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李在一家企业跑销售,近几个月埋头工作,应酬不断,生活毫无规律。“一周几乎一大半时间在应酬,每次都要喝酒,我年纪轻,每次喝完睡一觉就好了。”最近几天,小李察觉身体不大对劲,“一开始是发烧,没有胃口,还以为得了感冒,就找出家里的感冒药吃了两粒,结果体温非但没有降下来,连小便、皮肤、眼睛都变黄了。”惊吓之余,小李赶到当地医院看病,很快,他就全身无力,卧床不起。当地医生考虑是肝脏出了问题,让小李转入医院救治。医院肝病科主任接诊了小李,询问病史后得知,小李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因为早年肝功能一直正常,一直没有关注过身体,更别提上医院定期检查了。这次入院,他的总胆红素高达415umol/L,是正常参考值的近200倍,已发展到肝衰竭,如果不及时救治,极易发生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随时可能死亡。在肝病科专家会诊后,第二天,小李就用上了人工肝治疗。幸运的是,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小李的肝功能终于趋于稳定。
为什么患者的小便、皮肤、眼睛会变黄,甚至有些患者可能伴随皮肤瘙痒呢?
首先考虑黄疸。其中黄疸是一种体征,可发生在多种疾病,化验检查提示血清胆红素升高,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发生黄染。不同疾病导致的黄疸的治疗及预后完全不同。
当发现皮肤、巩膜、黏膜黄染时,请及时就医!
疾病定义
黄疸是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正常范围17. 1~34. 2umol/l)超过正常值而肉眼未能观察到时,称为隐性黄疸。当胆红素水平超过34umol/时,临床上出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病因
1.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可引发先天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如海洋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可引发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 不同血型输血后的溶血、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2. 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使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均可发生黄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性
·肝内阻塞性胆汁淤积:见于肝内泥沙样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
·肝内胆汁淤积:见于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如氯丙嗪、甲基睾丸酮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
肝外性
肝外性胆汁淤积可由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肿瘤及蛔虫等阻塞所引起。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由于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黄疸。此类疾病临床上较少见。
诱发因素
·某些药物、感染、叶酸缺乏、代谢紊乱状态、进食蚕豆等可诱发溶血性贫血,进而诱发黄疸。
·应激、禁食、劳累、饮酒、药物、感染、精神压力、月经和妊娠等有可能诱发遗传性疾病导致的黄疸。
症状
主要表现为巩膜、皮肤、黏膜、体液的黄染。
典型症状
1.溶血引起黄疸皮肤呈柠檬色。
2肝细胞性黄疸呈浅黄色或金黄色,可伴有皮肤黄染。
3.胆汁淤积性黄疸呈暗黄、黄绿和绿褐色,并可有皮肤瘙痒、尿色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色。
症状
不同类型疾病出现黄疸时可能存在不同的伴随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1.黄疸伴发热见于急性胆管炎、肝脓肿、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黄疸。
2.黄疸伴上腹剧烈疼痛可见于胆道结石、肝脓肿或胆道蛔虫病;右上腹剧烈疼痛、寒战高热和黄疸为夏科氏(charcot)三联征,提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胀痛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肝脓肿或原发性肝癌。
3.黄疸伴肝大。若为轻度至中度肿大,质地软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见于病毒性肝炎、急性胆道感染或胆道阻塞;明显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结节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肝肿大不明显而质地较硬边缘不整表面有小结节者见于肝硬化。
4.黄疸还可伴随胆囊肿大、脾肿大、腹水等症状。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尿常规、大便常规。
无创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安全方便,用于鉴别肝内、肝外胆汁淤积的优先方法。同时腹部CT、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的诊断也十分重要。
侵入性影像学检查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可显示胰胆管结构来诊断胆总管结石、胆道良恶性梗阻、胰腺占位等胰胆系统疾病。
·内镜超声(EUS): 主要用于胆道中下段病变及胰腺病变的诊断。
其他检查
肝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检查:对疑难黄疸病例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治疗
一根据病因不同,不同类型的黄疸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因此,黄疸的病因诊断至关重要
日常生活管理
·无专业医师指导时,切忌滥用药物、偏方。
·戒烟、戒酒。
·注意餐饮卫生。
·规律进食三餐、清淡饮食为主、合理搭配膳食、忌大量进食油腻食物。生活规律、忌熬夜。
日常病情监测
·关注皮肤黄染程度,尿液、大便颜色及腹部症状进展情况,若症状明显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具有慢性肝病者,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均需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
·乙肝疫苗:有条件者,均应注射乙肝疫苗。
·定期体检。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问:为何会得黄疸?能治好吗?
答:黄疸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完善相关检查才能明确病因。能不能治好关键看是哪种疾病引起的黄疸。
问: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答:根据黄疸类型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检查。一般而言,首先需要抽血做肝功能化验,明确是否有黄疸,并依据结果大致判断黄疸可能的病因。继而进行针对性检查,比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腹部超声、腹部CT等,以明确病因。
问:会传染给家人或遗传给下一代吗?
答:黄疸本身不传染,可传染的是原发疾病。如黄疸系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则可能通过日常亲密接触将肝炎病毒传染给家人。如因遗传性疾病导致黄疸,该病也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