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

张筱茵医生 发布于2020-04-05 07:04 阅读量8467

本文由张筱茵原创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腹痛、饭后饱胀、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一.病因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是引起胃黏膜萎缩的最重要病因,胆汁反流也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引起胆汁反流的原因可能与高龄、胃动力减弱、吸烟等因素有关。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在患者体内常常检测出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多灶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免疫因素参与。此外,胃黏膜微循环和血管活性因子的改变、黏膜营养因子缺乏、遗传因素、维生素缺乏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



二、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

1、内镜诊断 

CAG可见黏膜红白相问,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颗粒或结节状等基本表现。 

2、病理诊断 

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固有腺体萎缩或肠化,即可诊断为CAG,但需多处活检评估萎缩范围和程度。临床医师可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并结合内镜所见,最后作出萎缩范围和程度的诊断。取材活检一般取5块标本,胃窦2块取自距幽门2~3cm的大弯和小弯,胃体2块取自距贲门8cm的大弯和小弯(约距胃角近侧4cm)和胃角1块。对可能或肯定存在的病灶要另取。标本要足够大,达到黏膜肌层;用于临床时,建议取2~3块:胃窦小弯、胃体小弯及胃角各l块;不同部位的标本须分开装瓶;须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慢性胃炎有5种组织学变化应分级,即HP感染、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分成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

诊断标准采用CAG的病理诊断标准和直观模 拟评级法(visual analoguescale,见下图)并用.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三、治疗

CAG的治疗目标是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推荐PPI++铋剂+两种抗生素四联疗法,疗程10-14天。

2、增强胃粘膜防御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替普瑞酮(施维舒)、瑞巴派特(膜固思达) 、铝碳酸镁(达喜)、麦滋林颗粒等。

3、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患者往往有胃酸缺乏出现厌食、纳差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明显上腹痛或内镜下伴有糜烂或组织学上提示明显的活动性炎症时,可短期应用抑酸药(PPI)控制症状。促消化药物可应用慷彼申、达吉胶囊或泌特肠溶片。

4、应用促动力药物  促进胃排空有利于改善胃炎症状和防止复发,主要适合伴暖气、反酸、胆汁反流者。甲氧氯普胶、吗丁琳(多潘立翻)、莫沙比利、氯波必利及六味安消胶等药物均可增强胃体和胃窦部收缩,增加胃的张力改善胃窦部和十二指肠的协调作用 ,加速胃排空防止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5、中医药辨证施治 CAG主要是固有腺体数目减少,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上 

皮内瘤变等胃癌前病变,因此可选用具有逆转萎缩和癌前病变作用的中成药,如胃复春、摩罗丹、三九胃泰等进行治疗,亦可按中医根据具体病情辨证选药组方进行个体化治疗。

6、内镜下治疗  胃薪膜活检有异型增生者需内镜活检定期随访,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对病灶行内镜治疗如黏膜剥离切除EMR等。

7、患者因久病未愈或其他因素常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 

四、患者注意事项

1、CAG患者应规律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优质蛋白质饮食,饮食清淡、低盐,少 食或忌食腌制、熏烤和油炸等食物。以下食物应尽量避免: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3、戒烟、戒酒,以免刺激胃黏膜。







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以不引起疲劳为宜。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5、规律作息,避免情绪紧张、劳累、腹部受凉等刺激因素。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6、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

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存在于唾液、牙垢和粪便中,可以交叉感染,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更换牙具,使用漱口水和抑菌牙膏。还要及时治疗蛀牙、牙结石等口腔问题。

2、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3、跟家人用餐或在外集体用餐时使用公筷或分餐。不要混用碗筷、杯子等。

4、餐具要勤消毒,微波炉加热、沸水煮沸、75%酒精浸泡均可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5、不要口嚼食物喂婴幼儿。




图片发自160医生App








  

五、随访

CAG是癌前疾病,需定期复查随访及早发现早期癌变。随访的主要监测手段是胃镜和病理。对于不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CAG的患者可1~2年行胃镜和病理随访1次,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上皮化生的CAG 患者应每1年左右随访1次。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上皮内瘤变则需要进行病变切除。 



六、常见疑问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

只有少数病人会发展为胃癌。如果能够进行规范治疗,积极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病情稳定,不会发展为胃癌。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则有部分病人最终会发展为胃癌。





  



   



阅读 106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