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从古至今,我国女性在生产后都遵循着“坐月子”的传统习俗,关于“坐月子”我国不同地区民族也都有其不同的传统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观念的改变,不同人对“坐月子”的看法也不同,有些人认为“坐月子”属于陋习,需要破除。有些人则认为“坐月子”对产后的保健恢复有极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听家里老人的话。
今天就来解答有关“坐月子”的几点疑惑。
一、“坐月子”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人不需要坐月子。
错。
女性生完孩子后,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后全身各个器官系统(除乳腺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包括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的恢复。女性产后6周是身体恢复的黄金时间,临床也称之为“产褥期”。
“坐月子”虽然只是民间的说法,但其实指的就是在产褥期内谨慎调养,促进产后恢复的这个过程。
中医认为,分娩过程体力持续消耗,加上出血、出汗及产时的创伤,常导致女性产后元气、津血的亏虚,也就是中医所说的“产后百节空虚”。剖宫产虽不需过多体力消耗,但随着胎儿的娩出,产时出血,腹压降低、循环系统血流改变等情况,加上金刃直接对组织器官的创伤,产后也存在元气亏虚的情况。此时若生活稍有不慎,如感风受寒,或贪食生冷油腻,都可能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而导致产后病,如腰腿痛、怕风、易汗出等等,俗称“月子病”。
科学地“坐月子”可以减少甚至规避产后病的产生。对提高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坐月子”期间要大补气血,越补越好。
错。
我国民间历史重视产妇坐月子调养身体,产后气血亏虚,更应补益,但产后脏腑功能没完全恢复,过早过度补养可能会妨碍消化系统的恢复,甚至导致便秘、恶露不绝等情况,对身体的恢复反而无益。
正确的做法:1.产后一周体虚乏力,此时可吃些清淡易于消化的主食,以及富有营养的鱼肉、瘦肉、蛋等。2.产后一周后若身体恢复良好,则基本可正常饮食,但切勿吃的过多。3.产妇每日应少食多餐,荤素兼备,粗粮与细粮搭配,在平衡膳食的情况下,增加新鲜绿色蔬菜及水果摄入,并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4.产妇应该多饮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汤、水、水果都是补充水分的方式,每天补水1500ml左右。5.饮食不可过于油腻。过多吃鸡、猪蹄、猪肚等肥腻厚味,不但影响胃口,还妨碍消化。6.不可食辛辣温燥之物。如大蒜、辣椒、胡椒、煎炸制品、耗油、十三香等,可能引发内热,导致口干、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