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30岁的李女士第一胎生产后3月,本以为经历完孕期、生产、月子这一系列的过程后似乎可以苦尽甘来松一口气了,并没有像听闻的其他产后妈妈一样有诸多不适,本以为可以开始运动锻炼计划,恢复孕前身材,怎知兴高采烈来到运动馆,刚一开始运动,尴尬的事情发生了~~~产后漏尿。
产后漏尿的病名在古代对应病名为“膀胱咳”。
膀胱咳是一种咳嗽时有不自主漏尿的病证,病名首见于《素问·咳论篇》:“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此描述指出膀胱咳是肾咳的进一步发展。该病的发生与肾有密切的关系,膀胱与肾互为表里,膀胱失约多是肾气亏虚、不能固涩所致。《诸病源候论·小便失禁》也指出尿失禁是肾虚不固导致的。
膀胱咳属于现代医学压力性尿失禁的范畴,压力性尿失禁指喷嚏、咳嗽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外口漏出的现象。目前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将其发病机制归结于解剖结构和神经控制两方面因素,盆底肌训练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之一,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将盆底肌训练作为尿失禁保守治疗的一线推荐。
但盆底肌训练的训练时间长,患者依从性不高,所以效果也并不理想。研究表明针灸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疗效。
【2017年6月27日,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44.405)在线发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志顺主任医师团队的研究成果,通过504例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电针针灸腰骶部两个穴位(每周3次,疗程共6周),能够有效控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中医产后康复门诊可以做哪些治疗?
中医+整合产康治疗方案
以中医理念为核心,以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为指导,将经络理论、脏腑气血等运用于产后康复,强调中医思维在产后康复中的主导作用,针对个体化差异,运用中药、传统手法、针灸及现代康复技术,整合中西技术优势为产康患者提供全面的、产康全周期治疗及健康养生调理。
(一)中医特色优势的产康治疗
传统经络穴位调整
温阳通络灸法
传统推拿手法
火龙罐腰腹部治疗
浮针气血再灌注
辨证中药内服
体质养生茶饮
传统功法训练
(二)整合现代康复技术:调息-调气-调形-调神
呼吸训练指导
产后康复训练
WAFF孕产运动康复(训练和修复胸、腹、盆核心肌群,实现盆腹动力平衡和整体姿态平衡,从身体、心理和情绪三个层面,达到女性整体健康)
电刺激+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通过仪器捕捉盆底肌收缩的信号,并将信号放大,使患者了解盆底肌的活动状态,达到刻意锻炼盆底肌收缩的目的,从而学会正确而有意识地收缩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条件反射转化为自我行为治疗。)
针灸、艾灸、推拿手法等疗法具有疏经活络、调节局部气血等功效,中药内调其脏腑功能,达到脏腑与经络并治之效,相互促进,从而恢复了膀胱的制约功能。中医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显著疗效,副作用少,简单易实施。中医药治疗注重辨证施治,从整体出发,通过外治法、训练增强盆底肌张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内治调理脏腑功能,两者相辅相成。
任脉:《素问·骨空论》载:“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属阴脉之海”。 任脉循行于身体前正中线,在下腹部循行经过膀胱的体表投影,在深层通过络脉与膀胱、尿道、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紧密相连,善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循行于人体背部脊柱两侧,为一身之巨阳,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 膀胱排尿与贮尿功能异常与膀胱气化失司相关。
以膀胱为中心的腹部和腰骶部区域治疗,直接发挥腧穴的近治作用。腹部与腰骶部腧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修复盆腹腔组织,提升盆腔尿道压力,改善逼尿肌与括约肌功能的失衡状态,增强控尿能力。
李女士于中医产康门诊,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整合产康治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针灸+中药辨证内服+居家康复训练),把漏尿这个尴尬情况改善了许多,现在已经可以安心去运动馆训练,努力去塑造更好的身材了!
但产康门诊医生仍然叮嘱李女士要继续居家康复持续改善以及预防将来漏尿再发!!!
除了自我居家康复以及产康治疗以外,预防也很重要,不论是否已经发生尿失禁,都要做到以下措施:
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预防调摄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以减少尿失禁发病危险,具体方法包括:
1)减轻体重,尤其是体重指数 (BMI) >30 kg/m2者;
2) 戒烟;
3) 减少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4)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食勿过饱,保持大便通畅,治疗便秘等慢性腹压增高的疾病;
5) 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6) 避免受寒,生活起居规律;
7) 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
中医产后康复门诊
宝妈安心、宝宝舒心、宝爸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