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院经常可以见到给许多慢性疼痛病人治疗后,疼痛反反复复的:
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了,但是隔了几天回来复诊时,病人会说“没有变化”,但是再详细多问一句才知道,患者口中的“没有好”、“没变化”、“没改善”,实际上是症状好转了以后因工作、生活、劳累等各种复杂因素使症状又反复,于是再次就诊的。
总结起来大概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避免长时间的维持一个姿势或者重复少数的几个动作,也要避免短时间内去大幅度的活动和发力,特别是娱乐和休闲时:
除了工作用电脑、长期盯屏幕、用鼠标这些为人熟知的损伤模式,打麻将、玩扑克、看电视、玩手机、等看似轻松休闲的活动,看似在“休息”的活动,实际也是容易的造成我们颈肩、腰背、手腕手指关节肌肉慢性损伤的。
2.感冒、受凉:
感冒后经常会有腰痛、膝盖痛、脖子痛、周身酸痛;
感冒受凉并非只是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发热;也会表现为精神状态欠佳、周身酸楚、嗜睡、低热、肌肉僵硬感等等。
因此在天冷、天气变化转凉、室内外环境温差较大的一些情况下一定要多注意暴露部位的防风防寒保暖;夏天空调、风扇也是疼痛复发的常见诱因。
3.血环境不良:
慢性疼痛病症并非只是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的事情,实际还涉及到许多的系统病症:
如慢性炎症、贫血、低血糖、内分泌代谢紊乱、营养物质缺乏。
因为这些全身性的疾病往往会使得我们血液环境变化,可能是有炎症因子、可能是有物质缺乏、可能是有病毒细菌、可能是激素波动,而肌肉是非常需要供血的组织,倘若血液变化了,供应肌肉的“食物”出现问题,那就会“吃坏肚子”,使肌肉“不舒服”。
特别要关注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血尿酸水平还有血液中的炎症因子和电解质情况。
4.睡眠欠佳:
高质量、深睡眠是机体快速恢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睡眠状态可以使全身肌肉处于最大的放松状态,使白天劳累了一天的肌肉得到充分休息舒缓,以便于第二天的工作。
睡眠不好的病人,往往第二天起床常感到周身酸痛、乏力、精神不佳。
若存在睡眠障碍的慢性疼痛患者,应该重点先去心理睡眠专科将睡眠一起治疗;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睡不好使身体更痛,身体更痛从而又影响睡眠。
5.营养不足:
一些消瘦病人、慢性消耗的疾病、胃肠功能差、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常常不容易很好的吸收食物营养,需要关注这部分病人的营养状态。营养对慢性肌肉病痛的恢复是很重要的。
特别注意的是像糖尿病一类的病人,会出现“假性营养过剩”的状态,并不是真的营养富足,需要引起重视。
应该让患者同时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病、胃肠病等一并治疗。
6.情绪:
最后要重视情绪变化,情绪不好容易无精打采、周身乏力、食欲不佳等,情绪会影响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症状。要关注情绪与疼痛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时给予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