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艾防瘟-强体质、防流感、抗新冠

倪晓诚医生 发布于2022-12-11 11:11 阅读量682

本文由倪晓诚原创

      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在我国抗疫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针灸积极参与防治,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普遍易感,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 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新冠肺炎属中医“疫”病范畴。数千年来,中医学在长期与疫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灸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自身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在我国抗疫历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古典医籍有针灸防疫治病的相 关记载。如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提出:“凡人 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 毒气不能著人也。”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阐述:“艾叶……。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 功亦大矣。”均载明针灸可以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现代临床和 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在传染病的防治中起到了较好作用。


      新冠肺炎是“五疫”之一, 普遍易感,“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戾”之气 从口鼻而入,大多首先犯肺,累及脾胃大肠,病变较轻;少部分逆传心包、肝肾,病至危殆。此病变化快,具有明确的核心病机和证候演变规律。针灸将通过“经脉内联脏腑、外络支节” 的途径,在肢体穴位刺激,经经络直捣病所,激发和强化脏腑 经气,使入侵的秽浊疫戾之邪,得以溃散分离与驱除,邪去正安;同时激发经气,提升脏腑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疫毒对脏器的损伤。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消毒避瘟是应对新冠病毒肺炎和流感的上策,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积极防疫还可试试使用艾叶、苍术等中药的烟熏消毒。


熏艾叶的历史至少已有2500多年。上世纪70年代初,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的马王堆里发现了一个熏药的炉子,经过分析,考古学家认为炉子里面装的都是中药,虽然是什么种类的中药已经无法研究,但可以确定的是,古代人已开始使用中药熏香。而艾叶熏香则早有史书记载,不仅是艾叶,苍术也是可以用来熏的中药。

艾叶、苍术等中药配合,更能发挥芳香化湿、辟秽化浊之效。现代医学研究中,多个运用中药材熏蒸进行病房等医院环境进行空气消毒的临床试验证明中药材熏蒸空气消毒的效果明确,在外感流行病多发的季节,可做为一个有效的家庭预防方法。而相关药理研究也证明艾叶、苍术等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对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有广泛抑制作用。广东省地区,在抗击SARS、甲流等疫情期间,苍术熏蒸空气消毒法被广泛运用

现代研究表明,艾烟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相关药理研究也证明艾叶等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对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有广泛抑制作用。


【艾叶】

性味芳香,辛散苦燥,为散寒除湿,温经止痛和避秽辟邪之要品,是我国古代用于预防瘟疫的重要药物。晋代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介绍了用艾叶烟熏预防瘟疫传染的方法:在瘟疫流行期“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本草纲目》言“艾叶苦辛,性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现代研究也表明,艾烟对多种细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苍术】

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袪风除湿的功效。《本草纲目》言苍术“能除恶气,古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中药大辞典》记载苍术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常可用于空气消毒。




【用法及用量】点燃中药艾条放置于安全的地方,使其自然燃烧释放出艾烟于空气中;一般可持续熏灸30-60分钟,建议2-3天一次。

  研究表明艾条烟熏应用于医疗空间消毒时,其消毒用量达到1g/m时,消毒效果佳。当然上面是专门消毒,我们普通的家庭消毒也可以简化为面积计算,约每25m2使用一根艾条(约为25克/条)。熏蒸时建议分区域,逐个房间轮流熏蒸,熏蒸时关闭房门,熏蒸完毕后彻底通风再进入房间。


除了烟熏消毒,艾条还可用于个人防护,灸于穴位上方以强身保健、扶正祛邪。

推荐艾灸防疫处方如下:

  处方:艾灸{足三里、气海、合谷、三阴交、地机},选取2-3个穴位;每次每个穴位艾灸10分钟;可以温阳散寒、除湿健脾和胃,提高身体免疫力。


具体穴位定位方法及示意图见文末【附】


◆怎么使用:  

用艾条悬灸的方法或者用艾灸盒都可以,建议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周灸3—5次为好,可连续灸2周。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约距皮肤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皮肤红晕,防止烫伤,及时灭掉未烧完的艾柱,注意防火。  


◆注意事项:  

1.艾灸时间:白天为宜,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及饭后立即艾灸。  

2.艾灸火力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艾灸部位两侧,以感知艾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3.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注意不要把疮破损,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请教专业医师。  

4.防火:因为艾绒易燃,防止落火点燃衣物或床单,因此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5.多喝水:在艾灸前后,可喝一杯温白开水,有利于艾灸后排毒。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附】穴位示意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即膝眼外下四横指。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功能。

地机穴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地机穴有健脾渗湿、调经止带的功效,它可以治疗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脾胃问题。

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通过刺激合谷穴,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加强。

气海穴在肚脐眼下1.5寸,是人体重要的一个养生保健的穴位,它具有补肾固精、温养益气和强壮体质的作用。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骨上3寸,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三阴交穴对肝、脾、肾三经都有调理的作用。三阴交穴能够健脾祛湿、安神、调经等作用。


除了艾灸烟熏、灸疗以外,尚可以到医院针灸专科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结合针药灸推康一体的预防保健指导,推拿点穴、功法训练、穴位贴敷、药物熏洗、耳穴、刮痧、拔罐等综合治疗。

最后!还是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畅情志、节饮食、避风寒。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