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防治【10.29第十七个世界卒中日】-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倪晓诚医生 发布于2022-10-28 14:13 阅读量884

本文由倪晓诚原创


2022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7 个「世界卒中日」,为更好地将卒中诊治及预防知识进行宣传和推广,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传主题为「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卒中防治常见误区和基本认识


一、什么是中风?危险因素有哪些?可以防控吗?

       百姓常说的中风,又叫脑卒中。最新报告显示,中风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风患病总人数超过28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至少有1人死于中风。

      中风的特点为四高一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且患病后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效果仍令人不满意。故预防中风应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国内外经验,中风病是可防可控的。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中风发病率,减轻脑中风疾病的负担。

       中风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熬夜、膳食营养不均衡等生活方式。



二、脑卒中只是老年人得的病?

      近年来卒中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部分年轻人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抽烟、喝酒、过度劳累、肥胖和高脂高糖饮食等,增加其患卒中的风险。因此,中青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



三、中风偏瘫了,是不是等等看,也许就好了?中风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救治,要如何尽早识别呢?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及时运用「中风 120」等方法识别卒中症状,在发病后借助卒中急救地图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单位,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初步诊断就是通过中风120:“中风120”的具体内容如下:

“1”看:“一张脸”:观察一张脸是否出现不对称,提示患者是否可能存在面瘫

“2”查:“两只手臂”:观察两只手臂平行举起时是否出现单侧无力,提示患者是否可能存在偏瘫

“0”听:谐音“聆听”:聆听说话,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提示患者是否可能存在失语或构音障碍。如果出现以上三大症状,快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中风的及时救治是非常关键的,救治时间窗上认识明显不足,导致致死致残率依然很高。中风的急救就像一场4*100米接力赛,特别强调患者是接力赛中的第一棒,也是决定性的一棒,“起跑”的关键就是患者及其家属察觉中风发生,若“起跑”滞后,会严重影响中风的及时救治。



四、定期输液通血管可以预防脑卒中?

所谓的「输液通血管治疗」,其实主要是指卒中患者急性期静脉泵入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将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挽救回来,但其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

对于处在卒中非急性期的患者来说,平时在未发病情况下过多输液反而会增加各脏器负担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而真正能够预防卒中的方法是控制危险因素,规律口服二级预防药物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卒中预防有哪些?

分为两个级别预防: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卒中一级预防

指在疾病发生前的预防,即通过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和心理因素等),从而达到使卒中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卒中二级预防

是指让已经患有卒中的患者降低其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主要针对三个环节,即改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和专科特异性治疗(如缺血性卒中的专科特异性治疗包括抗栓治疗、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及特殊情况下的治疗)。

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作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防治卒中。


六、良好生活习惯是防病基础,需要注意些什么?

包括:

1、饮食要清淡;

2、适度增加体力活动,不要超量运动;

3、克服不良嗜好,或戒烟、限酒、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的体位改变;

6、注意气候变化;

7、每天饮水要充足;

8、看电视、上网等时间不要太久;

9、保持情绪平稳;

10、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七、有相关疾病的患者更应重点注意以下 5 点: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防治糖尿病;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5、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配合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关注所在城市的卒中急救地图和生活区域的卒中中心。


深圳:

截至2021年底时,深圳已有32家脑卒中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在全市形成了卒中救治黄金1小时圈。



八、脑卒中治疗后不会复发?——会!

据中国卒中防治数据显示,高达 40% 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复发人群,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 1 年的复发率分别为 5.59%、11.65% 和 10.25%,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复发的患者在症状上通常都会比前一次更加严重,卒中复发使致残率或死亡风险相对于未复发患者增加约 9.4 倍,因此卒中患者更应该重视卒中复发的预防。



九、卒中发病以后要静卧休养?——尽早康复

脑卒中患者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吞咽障碍、认知下降、情绪变化等。如长期卧床静养不仅不利于偏瘫肢体恢复,甚至会出现偏瘫肢体肌肉萎缩以及关节僵硬的现象,甚至心肺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大大降低。

理论上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并且越早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预后越理想。卒中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及心理治疗等,不仅需要康复医师的帮助,也需要社区、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从而帮助卒中患者在身体和精神双重层面上回归生活,重返社会。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