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食管癌切除术管状胃上提路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管形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的路径,胸骨后路径和食管床路径,胸骨后路径好处是发生吻合口漏后一般不会引起致命性的食管气管瘘,但是发生吻合口漏的几率比较大,后路径吻合的好处是吻合口漏的几率小,但是一旦发生食管气管瘘,死亡率高。这篇日本人的文章研究的很细致。
我们临床经验上,基本都是后路径吻合,国内绝大部分能开展胸腔镜食管癌手术的医院也都是后路径吻合。实际上来讲,现在颈部吻合口漏的几率已经很小,而且发生吻合口漏后的治疗方案多样,死亡率很低,发生气管瘘可以采用气管镜下气管内覆膜支架封堵,效果很好。
1.癌研有明医院 消化器外科
背景:在欧美国家,食管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管状胃经后纵隔食管床路径上提至胸腔内或颈部完成吻合。然而,在日本食管癌切除术消化道重建路径并未完全统一。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9至2018年实施的食管癌切除术。比较不同管状胃上提路径与术后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
方法:全组食管切除术1044例患者中,咽喉切除,胃全切,食管胃结合部切除,颈段食管切除采用空肠、回结肠重建消化及二期手术共计840例患者剔除。
结果:术式变迁:当初以颈部、腹部最先同时操作,然后右开胸完成胸腔内吻合为主的术式在近年随着胸腔镜食管切除的推广而被摒弃,转而改为颈部吻合。自2013年开始将胸骨后路径颈部吻合作为第一选择。吻合口瘘发生率:全体85/840(10.1%),胸腔内吻合17/229(7.4%),后纵隔路径颈部吻合29/227(12.7%),胸骨后路径颈部吻合37/380(9.7%),胸骨前皮下路径2/4(50%)。吻合口瘘相关严重并发症:管状胃坏死2例,管胃气管瘘3例(均为后纵隔路径颈部吻合,2例保守治愈,1例死亡),管胃纵隔气管瘘1例,再次手术重新放置引流6例(胸骨后5例,后纵隔1例),吻合口瘘无法愈合在院死亡3例(管胃气管瘘1例,R2切除2例)。胸腔内吻合没有再手术和死亡相关病例。胸廓出口的宽度:即胸骨上缘胸骨柄距离气管的直线距离(STD),STD越短,即在狭窄的空间,无论是胸骨后路径还是后纵隔路径,吻合口瘘发生率都会明显上升。胸腔镜下胸腔内吻合是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推荐术式,吻合口瘘发生率4/22(18.2%)较高,提示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才能熟练掌握该术式。
结论:从避免致命性管胃气管瘘这一目的来讲,胸骨后路径颈部吻合值得推荐。然而,基于以往后纵隔路径颈部吻合的较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胸腔镜下胸腔内吻合对于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优选性,需要不断提高此种手术方式的熟练性。